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结合成像、机器学习与机器人技术——

昆虫翅膀铰链工作原理揭秘

2024-04-19 11:33:36    科技日报

《自然》杂志1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团队结合成像技术、机器学习建模和机器人飞行,首次揭示了昆虫翅膀铰链的工作原理。对这种复杂关节的分析,或促进人们理解飞行演化过程,带来仿生学和生物力学的创新。

昆虫是最早演化出飞行能力的动物。它们的翅膀与翼龙、鸟和蝙蝠等其它飞行动物有区别。昆虫的翅膀不是从四肢演化而来,而是用一种独特的复杂铰链连接翅膀和身体。这种铰链是一个由名为“骨片”的五个复杂元素组成的连锁系统,这些骨片能与肌肉相互作用,帮助翅膀扇动。

不过,翅膀铰链的力学机制非常神秘,因为翅膀根部的四个关键骨片很难从外部进行可视化,它们的移动速度很快,拍摄的照片不够清晰。

科学家团队此次将整组骨片控制肌肉的实时钙成像与同步3D超高速摄像相结合,捕捉到果蝇在一个电子飞行模拟器中飞行时的翅膀运动。他们在7.2万多次翅振数据的基础上,用机器学习设计了一个骨片肌肉如何控制翅膀运动的模型,再用一次微型机器人飞行测量了这些骨片肌肉的空气动力学作用。这个模型随后用一次自由飞行的物理模拟进行了验证,其对骨片肌肉活动的调整,囊括了自由飞行的所有已知操控。

这些结果共同提出了一个可信的铰链物理机制,以及可供进一步验证的多个假说。此外,随着果蝇神经连接详细图谱的完成,团队期待他们的结果能促进对昆虫飞行控制环路的更深理解。(记者张梦然)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形机器人“读万卷书”后还要“行万里路”
下一篇:给探测器装上国产“眼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