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带领亿万人民开启波澜壮阔的绿色征程,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画卷在中华大地铺展开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6.8亿亩,森林面积达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超过24%,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
尽管如此,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欠账依然很大,缺林少绿、生态脆弱仍是一个需要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仍然突出,森林“宝库”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新征程上,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需要继续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实现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从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到提出“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新时代新征程对植树造林提出了新要求。扩绿,就是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实践证明,大规模国土绿化是解决我国缺林少绿生态短板的必由之路。近十年,中国新增人工林面积占全球新增人工林的四分之一以上,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居世界第一。兴绿,就是要注重质量效益,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此,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不仅多种树、种好树,还要不断提升森林经营能力,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护绿,就是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做好防灭火工作,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当前,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森林火灾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应突出预防在先,综合运用人防技防巡护监测手段,着力补齐防灭火力量装备和基础设施短板,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加快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
绿化祖国呼唤人人尽责。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不断创新、更加便民,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2023年,全年上线发布各类尽责活动2.4万多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持续推进,建成“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500多个,初步实现尽责形式多样化、公众参与便捷化。接下来,一方面,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植树造林、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让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林长制等制度优势,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创新尽责形式,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深走实。
把绿色的种子种进更多人心里。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从小要积极参加劳动、植树造林,把绿色的种子种进心里,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一是把扩绿兴绿护绿融入中小学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编写生态环境保护读本,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树牢绿色发展观念,学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能环保的良好习惯。二是创新发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打造生态主题研学品牌和研学路线,进行“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素养。三是讲好最美生态护林员故事,持续宣传扩绿兴绿护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挥好榜样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动,引导社会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推进绿色生活理念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既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也在广大人民心中播撒绿色种子。
作者:龙登杰(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市委党校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项目团队:张胜、李晓东、周洪双、张士英、常河、张文攀、闫磊、禹爱华、龙军、姚亚奇 光明日报通讯员 阳林玥)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