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文乐乐    2024-04-16 11:28:41    中国科学报

2022年10月,一股比以往探测到的任何一次伽马射线亮10倍多的射线袭击了地球,炙烤着大气层,令天文学家惊叹不已,并获得了有史以来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的称号,天文学家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BOAT(brightest of all time)。现在,天文学家已经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确定了爆发的来源,并偶然发现了一个新难题。

正如理论学家所预料的那样,爆发的动力是一种被称为坍缩星的超新星:一颗巨大的、快速旋转的恒星,耗尽燃料并坍塌,外层爆炸进入太空,然后消失在黑洞中。

研究人员还认为,坍缩星产生的极端条件可能会形成自然界中最重的那些元素,如铀、铂和金。考虑到BOAT的亮度,他们希望元素形成的过程能够生动地展示出来。然而,团队什么也没看到。

“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元素存在。”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西北大学的Peter Blanchard说。4月12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

最近的其他研究也显示了同样令人困惑的缺陷。但理论学家表示,现在就否定坍缩星是最重元素的来源还为时过早。“我认为这还没有定论。”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Chiaki Kobayashi说,“我们只是没有足够的统计数据。”

大爆炸给宇宙带来了丰富的氢和氦。但是其他92种自然元素都是在恒星的原子核融合成更大的原子核时形成的。普通恒星产生较轻的元素,但比铁重的元素被认为需要超新星或其他极端事件的爆炸条件。

一半的重元素——那些中子最丰富的元素,需要特殊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中子轰击种子核的速度非常快,以至于它没有时间衰变——这个过程被称为快中子捕获或R过程。可以追溯到早期宇宙的恒星含有铕等R过程元素,这表明这个过程开始得很早。Kobayashi说:“通过对附近恒星的观测,我们有非常有力的证据表明早期的R过程。”这让天文学家们很难弄清哪里可能存在必要的条件。

引力波探测器提供了线索。2017年,当美国和欧洲的探测器探测到两颗中子星(超高密度恒星残骸)剧烈合并产生的波时,光学望远镜发现了R过程元素形成的证据。据估计,这次爆炸产生了相当于10个地球质量的黄金和铂。但是天文学家认为中子星合并太罕见了,不可能成为R过程元素的主要来源。

坍缩星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坍缩星比中子星合并更常见,但仍然很罕见,只有几十颗被观测到。坍缩星需要足够大,以使超新星爆炸后留下的核心最终坍缩成黑洞。快速旋转也是关键,这样剩余的物质就会旋转进入吸积盘。当黑洞吸入圆盘中的物质时,它会被加热到极端温度,喷出辐射和粒子,从而创造R过程条件。

这些条件也是产生喷流的关键,喷流是以接近光速从黑洞两极射出的粒子束。当喷流正好指向地球时,天文学家会看到伽马射线的聚光爆发,即伽马射线暴。Blanchard说,就BOAT(官方编号GRB 221009A)而言,GRB的余辉非常明亮,以至于在最初爆炸12天后,用JWST观察这一事件的另一个团队无法看到这颗超新星。

Blanchard团队一直等到6个月后——余辉消失,膨胀的物质外壳被分散,足以让JWST看到黑洞附近,那里预计会发生R过程。令团队成员惊讶的是,考虑到BOAT的亮度,坍缩星的残余物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大。但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他们检查其光谱时,没有看到碲、硒和铷等R过程元素的发射线,而它们在JWST敏感的中红外波长范围内很明显。

Blanchard说,GRB 221009A可能是不寻常的,因为它产生了如此极端的GRB。它还位于一个缺乏重元素的星系中,这与通常发现GRB的星系不同。尽管如此,他说重元素缺乏是令人惊讶的,因为GRB 221009A是探测R过程的主要候选者。

今年2月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在25个潜在坍缩星样本中发现了类似的无效结果。

Kobayashi并不太担心所有未检测到的情况。根据她的计算,只有千分之一的超新星能够产生R过程。“观测者需要发现更多的超新星事件。”她说,“非常有力的证据出现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勿让AI成学生“作业神器”
下一篇:“中国AI”当有“中国志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