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核环境安全与示踪团队,研究了四海龙湾玛珥湖沉积物柱中的放射性129I及其稳定同位素129I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首次定量重建了过去170年以来东亚地区大气129I高分辨率沉降历史,该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泊沉积物中的129I浓度和129I/127I原子比值相比核前时代显著增加。研究追溯了四海龙湾沉积物中放射性129I的来源和传输过程。除全球大气核武器试验放射性沉降来源外,核燃料后处理厂排放的大气129I由中纬度西风从欧洲输送到东亚,经干湿沉降保存到沉积物中是129I的主要运输路径。此外,研究发现湖泊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高和强还原条件,均能有效固定碘,限制其在沉积物柱内的垂向迁移。经研究估算,在研究时段内(1846-2021)的129I总量为11.9×1012atom/m2,其中人为贡献比例高达97.1%,核后时代129I的贡献占全部总量的96.2%。该结果为评估东亚地区人类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研究人类世特征提供了新视角。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