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云南首批621座变电站应用人工智能

80%的巡检实现机器代人

李琛 陈波 陈立东 钱昶旭    2024-04-10 16:09:12    中国能源报

“远方巡视启动!”在保山220千伏大寨变电站,平台巡视指令刚一下达,系统就自动分派任务,“接单”后,双光云台摄像头开始快速旋转,变电站的无人机机巢自动弹开、无人机飞向工作点位,机器人从卷帘门走出,开始按照预设点位分兵种联合巡检,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以往人工需要5个小时的全套巡视任务,系统自动生成联合巡视报告……

这是近日南方电网云南保山220千伏大寨变电站智能巡检体系投入运行后完成的首次巡视,也意味着云南首批621座变电站应用人工智能,80%的巡检实现机器代人。

日常运维“痛点”催生创新需求

据统计,云南电网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937座,由于云南山高谷深,全省车程3小时及以上的变电站占比就超过40%。曾几何时,“路程3小时,操作5分钟”“人工核对压板,数量多、效率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变电站员工。

昆明供电局白邑巡维中心首创的二次综合防误系统可实现硬压板投、退状态的实时监测后,城南区域巡维中心对该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创新采用直流电场感应技术,以压板电位在线实时测量来替代人工使用万用表测量。

“这样检查压板准确高效。以前检查一个变电站全部的压板需要2天,现在‘一键巡视’就能做完。”在运行岗位上工作了37年的高级值班员陈琦说。

保山供电局针对变电站重点管控设备和隔离开关位置,优化部署了高清摄像头。在这个过程中,为提高设备利用率,让每个摄像头拍摄的点位最大化,保山供电局变电修试所副经理杨荣烨和同事们开展了专题攻关,自主制定了视频点位配置标准和智能巡视分级策略,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目前保山局所辖9座变电站,平均每个摄像头可以覆盖120个点位,有效扩大摄像头监拍范围。

顶层设计化解“痛难堵累”

云南电网作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重要能源基地,是世界上结构复杂、驾驭难度大、运行风险高的电网。“十四五”期间,设备规模翻番,相当于再造一个云南电网,逐渐暴露出主网设备规模增加与运维能力不足的“剪刀差”。

一线运维人员工作中的“痛难堵累”,云南电网公司的管理者悉数洞察,也力图依托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变革来寻求突破。2021年,云南电网公司以解决主网突出问题现场会开题破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甘霖要求,用3年时间,解决主网突出问题,结合实际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提升主网运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全力锻造一批“长板”,力争形成更多“独门绝技”。

如何借助“数字化”快速找到化解风险的突破口?

云南电网公司因地制宜,策划构建了涵盖“巡维操监控”“测评检修”运行检修专业9大核心指标的“SOMP”标准化智能巡检体系,实现了智能运维标准化体系从0到1的重大突破;集成研发了变电生产运行支持系统;开展了智能感知、智能识别分析等多种关键技术研究,并在电网系统规模化推广应用,探索云南电网特色的变电专业数字化转型和生产指挥建设模式。

在推进转型的过程中,云南电网公司采取“集中力量攻难题”“花小钱办大事”“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策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昆明、曲靖、保山等地开展试点,率先建设智能巡维中心,将各智能技术连点成线,把单一技术向多技术融合应用转变;二是通过技术叠加管理,织线成面,全面构建数字生产管理体系,专业融合走向深入;三是把技术、管理、组织模式优化叠加,生产关系全面变革,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构筑安全高效智能化运行生态

通过顶层设计+基层首创,云南电网的智能巡检迎来了全新蜕变。

“春节前,我们就依托系统,对云南电网全域3434台主变压器开展重过载预测分析,动态跟踪重过载主变实时状态,预判感知风险、控制风险,确保了今年春节期间重过载主变重载时长大幅压降,变电设备‘零’停电。”王欣打开变电生产运行支持系统介绍说,通过系统的使用,把以前的设备经验管理变成了量化管理,而且还实现了对全省设备风险的预判、预控。

这是云南电网公司依托一套标准、一个平台,打造安全高效智能化运行生态的一个缩影。循着这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变电专业数字化转型和生产指挥建设路径,云南电网公司连续两年保持110kV及以上变压器零损坏、断路器零拒动、站用交直流系统零故障“三零”的优异成绩,相关指标南网第一。

确实,随着智能技术全面普及,管理体系全面构建,生产关系全面变革,云南电网公司实现了设备巡视远程化、维护低频化、操作程序化、监视智能化、控制区域化,以及测试多维化、评价精准化、诊断系统化、检修精益化,通过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管理全过程,实现数字化到智能化的飞跃。云南电网公司首批621座变电站实现智能化运维,作业过程中累计减少进站次数2.8万次、节约人力资源8.9万人次、节约时间27万小时、减少行车里程140万公里,累计节省支出1.8亿元。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