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新疆玛纳斯县乐土驿镇棉花家庭农场负责人赵春福正忙着照料农机设备,保养、维护、试机,为棉花播种做好准备。
近年来,玛纳斯县着力打造集棉花种植、加工、销售、经营、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优质棉产业化联合体,采用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等“六统一”模式,全程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优质棉,全力推动优质棉规模化经营,促进棉花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朵朵白色棉花,正在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效益,白色棉花造就了“金色”产业。
高标准才能种出好棉花
“以前,人工播种费时费力。去年我们采用全程机械化播种,8000亩棉田在一周之内就能全部播完。”赵春福说,搭载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的精量播种机,集覆膜、膜下滴灌带铺设、播种、覆土等工序于一体,直线误差不超过2厘米。
赵春福介绍,与人工播种方式相比,机械化播种不仅可节约一半棉种,还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3%,后期机械化田间管理和采摘也更加便利。
在玛纳斯县,不仅播种实现了高标准的机械化,种植模式也在发生改变。
玛纳斯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吕晓庆介绍,以前采用的“矮密早”植棉模式,降低了植株高度、增加了种植密度,适合人工采摘和机采,但过密的株距和行距不利于脱叶,机采时含杂率较高。
近几年,玛纳斯县机采比重不断提升,去年已达100%。为了使机采降低含杂率,玛纳斯县积极推行“宽早优”植棉模式,采棉机采净率超95%。
好种子才能种好田。近年来玛纳斯县与科研院所和制种企业对接,引进优质品种,实现高产、优质和适采性的有效结合。
三月下旬,玛纳斯县乐土驿镇的9.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机械轰鸣声响彻田野,多台机械开足马力平整地垄、除埂填沟、清运积土。
今年玛纳斯县将加快推进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推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侧封土、干播湿出技术,确保棉花等农作物丰产丰收。
今年,玛纳斯实施棉花提质行动,积极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持续优化棉花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优质机采棉面积保持在60万亩以上、棉花推荐品种用种面积占比在85%以上,打造优质棉生产基地。
数字化让产业有“智”更有“质”
一朵棉花和一部手机,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打开手机App,3秒内便可启动电动阀门,水肥迅速顺着滴灌带流入棉花根部。阀门开度还能根据需水量智能调节。
这是玛纳斯县包家店镇芳群农场棉花种植户陈开虎采用的田间管理模式。去年玛纳斯县40万亩农田完成数字化系统改造,陈开虎是第一批“尝鲜者”。
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帮助下,陈开虎的5100亩棉田进行了数字化技术提升改造,实现了耕、种、管、收等各环节的数字化。“以前为了施肥‘跑断腿’,现在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完成,省时省力。”他说。
新疆慧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吉伟介绍,相比以前的人工施肥,采用数字化远程控制后,智能球阀滴灌每亩可节省劳动用工成本30元,增产幅度达5%—25%,滴水作业效率提高30%。
如今,陈开虎已成为玛纳斯县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的一名管理员。
2023年,新疆首个数字农业产业研究中心落户玛纳斯县。中心围绕棉花等特色农作物的数字化种植需求,开展技术研发、熟化和推广应用工作。同年,新疆最大的数字农田示范基地建设完成,计划在3年内将全县100万亩耕地全部建成数字农田示范基地。
玛纳斯县委书记刘强表示,下一步,玛纳斯县将抢抓数字农业发展新机遇,借智借力,打造全疆数字农业示范县、先行县。
全产业链将棉花“吃干榨净”
如何把优质棉花“吃干榨净”,使其成为带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玛纳斯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走出了一条棉花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近年来,玛纳斯县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建成塔西河纺织产业园,积极引导企业提升纺织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形成总量增加、效益提高、品牌打响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玛纳斯县新疆源一科创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3条钢纸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企业拥有国内唯一的超薄型钢纸生产线,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技术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副总经理杨恒军介绍,钢纸的原料是棉花在剥离棉花籽时分离出的短小棉绒,即棉短绒。它的纤维短而粗,虽然不能用来纺纱,但作用却不可忽视。运用特殊工艺处理加工而成的钢纸,具有优良的弹性、强韧性和耐磨性,是很好的阻燃、绝缘和隔热材料。
棉花“浑身是宝”,秸秆也能派上用场。
近年来,玛纳斯县与石河子大学合作,逐步推广棉花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细碎的棉花秸秆,被拉运到堆放场地进行微贮加工,最终变成牛羊爱吃的过冬“口粮”。石河子大学饲草料综合利用团队负责人孙新文介绍,棉花秸秆微贮饲料中的关键指标游离棉酚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粗蛋白质含量则高于玉米秸秆、麦草稻草等,一亩地的棉花秸秆可制成300—400公斤微贮饲料,足够一只羊吃一年,可有效替代青储饲料。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