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山西电力创新输电场景通信技术

2024-04-09 16:08:50    中国能源报

一个重量不足1千克、手机般大小的装置,安装在输电线路上,就可轻松完成附近500米范围内的环境状况监测和实时数据传输,从而大大减轻人员外出巡视劳动强度,降低人工运维成本。这是3月22日国网山西信通公司发布的一项输电场景通信新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

传统输电线路运维,主要靠人工巡视和检查,不仅费人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还低,遇到偏远山区或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就会出现管理空缺。近几年,无人机、线路机器人等自动化巡检技术得以大量运用,但仍然存在着巡检具有周期性无法进行实时监测,且对通信网络要求较高,需要对无人机和线路机器人进行控制、传输大量巡检数据的实际问题。

为了实现对输电线路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测,特别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及城市电缆沟道通信信号难以覆盖、数据传输困难的突出问题,2023年,国网山西信通公司积极组织专家创新团队,进行了针对性科研攻关。他们依托5G网络高速率、高容量、高可靠性、低时延能力,结合LPWAN低功耗广域网中的LoRa远距离无线电具备的自主可控、灵活组网、运行成本低、待机时间长、信号覆盖好等优点,开展了5G和LPWAN物联网联合组网技术研究,成功推出了这项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输电场景通信新技术。

该技术装置在太原、忻州等地的电缆沟道和城郊偏远地区输电线路安装试用后,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但实现公网信号盲区电力线路温湿度、烟感、覆冰、有害气体等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而且可精准定位500米范围内因火灾、积水、覆冰等灾害导致的线路故障位置,电力线路故障定位时长由1天缩短至3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故障发现和处置速度。自2023年7月以来,已累计高效处置线路故障58次。

该技术装置在国网忻州信通公司试用,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安装该线路环境监测装置后,电缆和线路运维人员只须通过相关数据监测平台就可以实时掌握各线路附近的环境情况,大大降低了人员去现场检查的劳动强度和外出作业安全风险。

该技术装置还有一个显著优点,那就是解决了无人机和线路机器人等现时常用的新技术同样面临的取电难问题。该技术装置因为能耗低,采用重量不到10克的纽扣电池作为工作电源,每一次保守估计可连续工作3—5年,且安装和更换也相当简便。

有专家测算,该技术装置如果量产推广,每一块生产成本在1000元左右,按照电缆沟道每300米安装一块,每千米成本不到4000元。以一座拥有1000千米电缆沟道的城市为例,投资400万元即可将大多数工作人员从繁重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因而推广应用价值重大。

(冉涌 张建亮)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完钻
下一篇:以科技之“智” 筑安全之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