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科研团队多手段诊断地下水氟污染危害

李思辉 许峰    2024-04-08 10:11:29    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高旭波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危险材料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氟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污染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地下水管理技术、管理工具和氟中毒缓解措施,有望为地区供水安全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依据。

地下水氟污染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长期暴露于地下水高氟水平会引起病区社区人群氟中毒和非致癌疾病。全球25个国家、超过2.6亿人患有氟牙和氟骨症等氟污染相关疾病,巴基斯坦有超过1300万人面临地下水氟污染风险。吉尔吉特半干旱区是巴基斯坦北部氟中毒的流行地区之一,分析该地区地下水中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地下水中氟的运移和富集机制,对实现区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系统采收集了96个不同来源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岩石样本,通过水文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结合矩阵分解(PMF)、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MLR)技术,综合评估了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半干旱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污染来源以及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发现,该地区地下水氟含量严重超标不宜饮用,高氟水产生的主要物源包括水文地质过程、采矿活动、工业生产及农业污染,并建议以上四方面切入点,为解决高氟地下水健康威胁提供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据悉,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该校2019级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阿卜杜勒·拉希德,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高旭波研究员。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最强核磁共振成像仪首次进行人脑扫描
下一篇:我国主导的首个合成基因质量控制国际标准发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