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25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韩毅课题组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发现了植物避盐性的关键基因。该研究对于提高植物耐盐性,帮助盐碱地环境下的农作物稳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土壤盐渍化严重阻碍了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农作物产量,这与施肥过度和地表水分蒸发产生钠离子有关。过量的钠离子对植物伤害很大,根系是植物最先受到土壤中盐渍影响的器官。2013年,荷兰科学家发现,植物可以通过改变主根的生长方向,减少盐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这一行为被称为植物的避盐性。但是,调控植物避盐性的关键基因是什么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选取了植物拟南芥开展盐浓度梯度实验,从该植物遗传基因发生改变的群体中,找到了根系避盐性缺陷的遗传材料,并验证了该遗传材料是由于转录因子基因SMB发生突变,导致植物几乎完全失去避盐性。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SMB可以直接影响生长素在根尖中流动,从而促进避盐性反应。
韩毅说,接下来,他们将通过对该基因进行遗传改造,提升作物避盐能力,进一步评估其在盐碱地等恶劣土壤环境下对农作物稳产的影响。(记者洪敬谱)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