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是被代表委员们频频提及的热词。科学家代表委员们也不例外。在他们的提案议案、建言献策中,“新质生产力”成为创新发展的源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自称是一位“老猪倌”,他毕生潜心于利用科技为畜禽养殖行业提质增效。今年,他带着多份建议上会,提出希望通过实施优质猪新品种设计与培育工程,加快形成我国生猪种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生猪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身处广受关注的脑机接口科技前沿,对于如何推动脑机接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他有着自己的观察。明东认为,医工交叉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鼓励校企共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来自能源行业。他特别关心如何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以尽快扩大包括风电、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规模。全国两会上,他找到了获得答案的路径——新质生产力所创造的颠覆性、原创性技术,能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把“利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追逐“量子中国梦”——研发中国自己的量子计算机,建立强大的量子算力。这些年来,其团队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圈可点的进展。他说,中国人要壮大自己的量子计算机制造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提升中国量子算力。
……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如果说产业升级是“长安”,科技创新驱动就是“马蹄”。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他们正处于“新质生产力”中“科技创新”这一端,如何将前沿的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牵动着他们的心弦,也自然成为他们参政议政的关切。
经历三年疫情,加之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14亿人口市场的中国,仍然是这个星球上机会最多的国家。2023年,中国外贸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在国际市场表现亮眼,也让世界对“中国制造”刮目相看。这说明只要我们有毅力、有耐心,牢牢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有能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