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基于脑机接口的神经技术中心在米兰成立

冯丽妃    2024-03-12 10:17:08    中国科学报

意大利IRCCS圣拉斐尔医院和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3月6日宣布与巴西尼科莱利斯先进脑科学研究所达成协议,在米兰市建立全球最先进的神经技术中心——圣拉斐尔神经技术中枢。该中心基于非侵入性脑机接口(nBMI)技术,将成为欧洲首个专注于大规模神经技术和神经康复协议的机构。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患有某种脑部疾病,包括各种神经性和精神性疾病。到21世纪30年代,全球这一数量庞大的患者的治疗费用或接近6万亿美元。过去20年,脑机接口(BMI)技术通过将人脑与机器人、电子设备或虚拟环境内的设备无缝连接,创造神经假肢设备,并建立创新的神经康复协议,成为应对上述挑战的神经康复方法。评估和利用nBMI的临床潜力将是新中心的主要任务。

针对患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脊髓损伤、帕金森病、中风和慢性癫痫,nBMI将被作为圣拉斐尔神经技术中枢多种神经康复方案和治疗的基础。在首期阶段,该中心将启动设立神经康复中心,其核心任务是为意大利和欧洲的患者提供全面的现代化神经康复方案和神经技术。相关技术由巴西科学家、美国杜克大学名誉教授米格尔·尼科莱利斯(Miguel Nicolelis)带领的多学科研究小组开发。

尼科莱利斯与时任哈内曼大学教授约翰·查宾(John Chapin)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共同发明BMI神经生理学方法。过去25年,尼科莱利斯和研究团队基于不同的BMI架构,结合来自虚拟现实和机器人领域的众多工具,开发了多种临床应用。新项目总体规划由尼科莱利斯和国际神经科学网络基金会创始人艾伦·鲁道夫(Alan Rudolph)设想及撰写,尼科莱利斯将兼任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的客座教授,共同领导这项巴西-意大利双边合作。

“这一国际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更多患有各种破坏性脑部疾病的患者能够获得基于BMI的最先进、安全、可负担,且切实有效的技术。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覆盖大量患者,并直截了当地展示,通过nBMI与其他现代技术和数据工具相结合,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治疗神经和精神疾病的主要方法。”尼科莱利斯说。

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校长恩里克·盖隆(Enrico Gherlone)表示:“随着两年总体规划的实施,神经技术中枢已准备好进入运营阶段,以确保未来几年我们可以追求共同的战略愿景——神经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和强制性的先进医学,在改善运动和认知健康以及解决神经性和精神性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各种应用。”

 IRCCS圣拉斐尔医院首席执行官、工程师马可·琴特纳利(Marco Centenari)表示,新的神经技术中枢是该医院主要战略项目之一,尼科莱利斯的团队将得到由马西莫·菲利皮(Massimo Filippi)教授领导的优秀神经学家团队的支持,菲利皮在测试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以及开发用于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新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拥有国际公认的专业知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进一步推进跨学科领域,如支持神经技术发展,这是可让神经衰老情况变得更加健康的技术支撑。”琴特纳利说。

除了神经康复中心,圣拉斐尔神经技术中枢首期还计划建立神经数据实验室和新型的神经远程医疗倡议,并计划了一系列科学教育举措,包括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创建全面的神经康复培训计划、BMI全球课程、国际本科研究人员计划以及神经康复和BMI的研究生计划。

对于此次建立的国际科学和临床合作伙伴关系,鲁道夫表示:“我们很高兴启动这个项目来帮助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并扩展我们在创新康复技术方面的工作,利用新的概念和治疗协议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并培训下一代从业者。”

这项合作伙伴关系是在尼科莱利斯先进脑科学研究所创建的“治疗10亿人”技术应用项目支持下开发的第一个国际倡议。“治疗10亿人”项目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基于安全、有效和可负担的非侵入性脑机接口的多种神经技术和疗法,以大规模应用和帮助患有破坏性脑部疾病的患者,尼科莱利斯先进脑科学研究所计划在各大洲建立区域性神经技术中枢。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学制定碳排放标准
下一篇:传感设备彰显中国制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