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首张人类细胞微管形成高清图绘出

有助癌症治疗研究

2024-02-02 11:09:51    科技日报

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和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团队捕捉到了世界上第一张人类细胞内微管形成最早时刻的高分辨率图像。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这一发现,为治疗从癌症到神经发育障碍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奠定了基础。

在神经元中,微管如同细胞分子长距离运输的“高速公路”。微管是由γ微管蛋白环复合体(γ-TuRC)组装而成的。这些蛋白质就像一张蓝图,以特定的顺序放置微管蛋白,这一过程被称为微管成核。

为了让细胞正常工作,微管需要由13个不同的微管蛋白组成。几年前,研究人员困惑地发现,人类γ-TuRC暴露出14个微管蛋白,但高分辨率结构的所有微管蛋白成像一直难以实现。

为了在γ-TuRC形成微管的同时对其进行观察,研究人员在电子显微镜中心制备了样品,并用一层薄冰将其速冻,以保持相关分子的自然形状,以帮助辨别近乎原子级的结构细节。随后,研究人员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和复杂图像处理方法来确定γ-TuRC在形成微管的过程中的三维结构。

分析表明,当γ-TuRC开始进行成核反应过程并开始形成微管时,其巧妙地改变了形状。它最初处于开放状态,随着微管的生长逐渐关闭。这一变化使γ-TuRC将其14个微管中的一个隐藏起来,形成了只有13个微管的结构。

微管功能障碍最广为人知的后果是癌症,这是一种以细胞增殖失控为特征的疾病。当微管形成过程出现问题时,会出现小头畸形等神经发育障碍,以及从呼吸系统疾病到心脏病等其他疾病。

一些抗癌药物通过靶向微管发挥作用,从一开始就在防止它们分解或形成。然而,这些药物不分青红皂白地破坏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中的微管,产生了副作用,肿瘤也会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了解微管铺设的精确机制,将有助开发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记者张佳欣)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芯片、算法、数据齐发力 构建人工智能自主可控生态圈
下一篇:鹊桥二号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射 系探月工程四期中继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