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2024年地球还会再掀热浪吗?

张佳欣     2024-02-02 11:05:39    科技日报

世界气象组织1月12日发布新闻公报,正式确认2023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这打破了最暖纪录,也超出了许多气候科学家的预期。

升温可能还未停止。2024年,厄尔尼诺天气模式进入第二个年头,这通常会加剧全球变暖。1月,温暖的海水涌入东热带太平洋,全球海洋气温明显高于同期平均水平。英国《自然》网站刊文称,随着人类持续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2024年可能会出现比2023年更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副主任萨曼莎·伯吉斯表示,2024年热浪还会继续,但无法预测它们将在何时何地发生。

年均气温或超阈值

根据多个服务机构1月上旬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年—1900年)水平高出1.34℃—1.54℃。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数据,去年每天的气温比工业化前的平均水平至少高出1℃,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

由于使用的数据集不同,估计值也有所不同,但所有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接近或高于《巴黎协定》设定的1.5℃阈值。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有近一半的天数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5℃以上,11月份有两天升幅超过了2℃。

英国国家气象局分析认为,2023年的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46℃。该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很有可能超过1.5℃大关。领导这项工作的气候科学家尼克·邓斯通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作出这样的预测。然而,一年升温超过1.5℃并不意味着全球违反了《巴黎协定》。研究人员表示,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超过这一阈值才能正式判定。

2023年的极端气候和天气影响凸显出人类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气候科学家表示,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当前经历就是对未来的一次预演。

2023年或为10万年来最热

各种气候数据服务机构一致认为,2023年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7月6日),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7月),以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几个月(包括6月—12月)。当研究人员将现代温度记录与古气候温度指标相结合时,他们发现,2023年可能是10万年以来最热的一年。

伯吉斯说,造成2023年极端天气的因素很多。2023年,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创历史新高,达到368亿吨。2022年,汤加火山喷发,向大气中注入了吸热的水蒸气,也是一个因素。

另一个因素是厄尔尼诺现象。模拟表明,地球现在处于或接近厄尔尼诺现象的顶峰。伯吉斯说,目前全球海洋的高热量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为海洋热浪提供动力。

但研究人员仍未确定,2023年的极端气温是全球变暖正在加速的迹象,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全球气候系统自然变化造成的波动。

美国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伯克利地球公司表示,2023年6月厄尔尼诺现象出现之前,气温开始飙升,部分原因是北大西洋和其他地区的自然变化。该团队预测,今年比去年更暖的可能性为58%,2024年肯定会是有记录以来最热或第二热的一年。

气候变化的未来情景已出现

受气候变化影响,2023年的极端天气频现。其中包括5级飓风“奥蒂斯”,它突袭了墨西哥城市阿卡普尔科,致数十人死亡。加拿大魁北克6月和7月的野火产生的烟雾蔓延到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的许多城市,甚至漂洋过海到了欧洲部分地区。7月和8月,希腊各地大火肆虐,烧毁了森林,夺走许多人和动物的生命。8月,在夏威夷的毛伊岛,一场由强风和入侵的野草引发的野火造成至少100人死亡。

热浪也“烤焦”了世界许多地区。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连续31天处于43℃或以上的高温天气。在墨西哥,7月份的一场热浪致200多人死亡。三年的大旱和气候变化让东非同时面临粮食危机和难民危机。

到2023年底,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全球领导人首次同意摆脱化石燃料,但许多人认为此举相对于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来说“太少、太迟”。

“气候变化的未来情景已经出现。”墨西哥恩塞纳达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的气候科学家特雷莎·卡瓦佐斯表示,“我们不需要再等15年或20年,就能看到预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芯片、算法、数据齐发力 构建人工智能自主可控生态圈
下一篇:鹊桥二号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射 系探月工程四期中继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