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 助力玉米单产创新高

2024-01-31 10:50:28    科技日报

“在不增加水肥投入的条件下,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通过增密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按需供应等措施,在大幅度抗逆增产的同时,实现了水肥的高效利用。在实践中,该技术实施区较周边农户地块亩产平均增加150公斤—300公斤,已在多地实现了吨粮田。”近日,在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原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培训班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原研究中心科研团队骨干李少昆表示。

河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省份,提高玉米单产对提升粮食产能具有重大意义。

“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已被列为河南省2023年主推技术。2023年,河南省结合各类涉农项目,在全省70个县落实以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超过7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抗逆增产增收效果。”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处长魏国强表示。

实际测产数据显示,河南省多地施用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后,玉米单产创新高。“使用该技术后,去年我们的玉米产量大幅提升,每亩地至少增加200斤的产量和500元的利润。”舞阳县种植大户闫越东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技术由中原研究中心“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与品质生理团队”(以下简称玉米团队)经过长期科研攻关创制,可使玉米大幅增产。

“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是以增密种植为增产核心,运用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条件,在玉米生长的全过程按需、分次、定向地供给水肥,为有效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提供了物质基础。”李少昆介绍,该技术系统集成了土地精细耕整、种子精准包衣、导航单粒精播、水肥一体化、机械精准收获等六大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综合施策解决了玉米密植中出现的“倒伏、空秆、早衰、抗性减弱”等突出问题。如今,该技术在我国西北、东北、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应用,已经连续刷新区域高产纪录和大面积生产的单产纪录。

玉米是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耕地条件好且大多具备良好的农田灌溉条件,是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的适宜应用区域。培训班上,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庆安等专家建议,在河南实施“提升玉米产能,新增百亿斤粮食”三年行动,在玉米主要生产县(市、区)示范、推广,稳步全面推进这一技术。

“中原研究中心将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一起支持玉米团队,加快技术推广应用落地。我们将继续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增强玉米生产能力,用科技支撑河南省粮食稳产保供,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贡献力量。”中原研究中心主任顿宝庆表示。

马爱平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聚焦科技前沿 努力做到顶尖
下一篇:湖州国晟钠电1号产品发布会在京举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