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无限广阔

袁 媛    2024-01-29 11:58:34    新华日报

最近,两则新闻引发社会关注。一是,我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主要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南京号”,搭乘天舟七号发射成功;二是,一些高级泥瓦匠、美缝工、油漆工月入数万元,吸引90后、95后年轻人转行加入。既能立足前沿、参与科研,也能凭借本事赚取高薪,相关消息打破了人们对技能岗位的传统认知。

从高职师生参与卫星研制,到砌墙砌成世界冠军,近年来,不少蓝领工人用实绩突破了职业“天花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需要科学家与工程师,也需要能承担精密焊接、精细组装等任务的产业工人队伍。如今,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无限广阔。

蓝领收入越来越高,除了有传统蓝领工作“愿意干的人少”等因素,高技术工种“满足条件的人少”也是重要原因。随着产业高质量发展,蓝领的工种在分化,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含量越高,收入水平也越高。一些蓝领工种初入行时薪酬较低,但随着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薪资收入同样未来可期。

近年来,一些年轻求职者青睐轻体力劳动的“新蓝领”工作。应当认识到,蓝领工作是自有其成长体系和技术要求的技能职业。为了美好生活,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年轻求职者从事蓝领职业,不妨跳出“原地踏步”的舒适圈,树立终身学习、打磨技能的职业理想,做一名职业技能的“追光者”,做一个“有两把刷子”的技术工匠。

年轻人有梦想、有干劲,或许能在这些技能成才的故事中,找到高质量就业新思路,从“含技量”挂钩“含金量”这一蓝领薪酬趋势中,找到成长方向。最近,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在地铁施工工地上班,利用所学改进施工工艺,传为佳话。与其纠结蓝领“体不体面”,不如脚踏实地提升自身技能,用“技术体面”“薪水体面”回应传统意义上的“工作体不体面”之问。

着眼未来,当更多有学历、有能力、有技能的年轻人在蓝领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对蓝领的偏见与误解自然会逐渐消散。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浪潮中,学习技能、崇尚技能、回报技能,正是对“谁来当工人”之问强有力的回答。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工业机器人增长潜力巨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