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盆地物源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上。
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对东亚气候、大江大河演化、生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青藏高原中北部目前的地貌格局以盆-山耦合为特征,这种格局是何时开始形成以及高原中北部的可可西里盆地晚白垩以来的物源变化如何,都是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黄土与气候变化团队联合国际多个研究组通过高原中北部沱沱河剖面37-19.7Ma碎屑锆石年龄谱分析并结合中-新生代区域地层分布、物源组成、古水流方向、稳定同位素等资料,分析了区域岩石剥蚀-物质搬运-盆地沉降等过程,提出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沱沱河盆地物源区岩石锆石组成及比例在37-19.7Ma期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晚白垩至早中新世,唐古拉山(中央分水岭)是可可西里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从早中新世开始,风火山是另外一个重要物源区,但相比较于唐古拉山,仍是一个次级物源区;地层沉积特征、地层沉积年龄、构造变形强度、古水流方向、碎屑锆石年龄谱以及同位素等证据显示晚白垩至早中新世存在一个连通广阔的可可西里盆地,青藏高原中北部的盆-山耦合地貌格局至少在晚白垩纪就已经逐渐开始形成。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