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李龙伊    2024-01-08 11:12:47    人民日报

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深刻指出的:“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放眼神州大地,随处可见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的身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他们奋战在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取得丰硕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青春力量。

成如容易却艰辛。翻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史,一代代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之路上前赴后继、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犹记得11年多前,歼—15舰载机首次实现在航母上起降,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却倒在了岗位上。此后不久,一群年轻人凝聚在一起,组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一茬茬队员们传承罗阳的精神,接续奋斗,在科技创新最前沿踔厉奋发、爬坡过坎,为大国重器研发贡献力量,助力越来越多先进的国产航空装备展翅高飞。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给青年科技人才搭起了更广阔的舞台。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板凳须坐十年冷”,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再到钟扬、万步炎,一位位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都是带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刻苦钻研,才取得巨大成就。青年科技人才只有像他们那样,从基层沃土里汲取养分,在风霜洗礼中茁壮成长,才能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踏平坎坷,方成大道。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9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挺膺担当、不辱使命,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在创新创造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努力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刻苦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焕发光彩!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彭平安:矿业智能化的探索者
下一篇:科技助力长江大保护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