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南州以深化党建引领“强双基”为主线,聚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党员干部带富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实施组织带动、书记带领、党员带头“三带”行动,重塑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形象,有效激发党建引领强村富民整体活力,取得带富增收良好效果。
组织带动,夯实“富起来”的发展基础
一是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发展合力。由村党组织牵头领办创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出台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激励政策,厘清成员股、普惠股、特定股、合作股、发展股5类股权,强化利益联结,明确成员股群众分红比例不低于70%,构建以股连心、连责、连利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把资源盘活起来,增强造血功能。目前全州共盘活闲置低效项目451个,将资产原值5.9亿元的444个项目确权到村。采取土地入股、成片流转的方式将土地资源集中整合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村集体自营、引企业合作等路径发挥资源效应。
三是把产业发展起来,拓宽致富门路。发动村党组织立足资源禀赋、资产状况,围绕“六大”主导特色产业和自选适配产业做好扩规延链的“加法”,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一村一规划”,通过示范发展带动、做优服务推动、引进企业驱动,形成多品带富、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全州共有都匀石蛙、罗甸火龙果、福泉梨、长顺绿壳鸡蛋、三都羊肚菌、平塘山茶油等35个产品入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居全省第一。
书记带领,增强“富起来”的要素保障
一是推动村党组织书记聚焦抓班子、引能人发挥作用。重点负责统筹“两委”班子分工协作,对接各类资源,组织干部学政策、抓发展、促增收。围绕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着重从有大学学历、创业经历的优秀人才中培养储备村两委主要成员人选。立足村级产业发展需要,采取招引企业合伙人兴办项目、创办实体,聘请职业经理人抓运营管理等方式做强集体产业。目前全州共培育党员致富能手8669名,挂牌党员示范户8467户,村均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3名,培育州县两级“名支书”49名,154个村党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落实好、作用发挥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标准。
二是推动驻村第一书记聚焦找项目、用科技发挥作用。主要依托派出单位力量,帮助村级争取承接实施小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等,明确任期内至少争取1个实体项目到村。主导推广现代科技,协调科技特派员和涉农部门帮助提升产业发展科技水平,引导帮助村级运用微信平台、抖音直播、电商平台等手段,推动农产品上线上网、出村进城,打响品牌,扩大销路。
党员带头,强化“富起来”的示范引领
一是依托“故乡情”,动员迁居外乡的能人党员助力乡村建设。重点聚焦从各村走出去的党政领导干部、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等,建立“村籍能人”台账,建立镇村干部分片联系机制,围绕帮建设施、帮引项目、帮推产业“三帮”需求,动员各方能人发挥资源优势,为乡村建设出资出力、献智献策。
二是倡导“共致富”,组织在村致富的能人党员带抓增收产业。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为契机,摸排建立村级党员致富能手台账,明确亮身份、带增收的“一亮一带”要求,建立“1+N”帮带机制,推动每名党员结对帮带至少1户低收入群众,通过分享致富经验、传授致富技能、带抓致富产业增加收入。
三是打通“联络线”,发动流出务工的能人党员帮助稳岗就业。逐村建立完善外出务工党员信息库,根据务工党员分布情况、就业特点、个人能力等,以村或组为单位明确务工“就业向导”,通过两委干部日常联系接洽、“院坝会”推介、村组微信群常态化交流等,推动在外务工的能人党员发挥家乡群众外出就业帮带作用,在增强就业意愿、带学就业技能、帮找就业岗位等方面提供帮助。(中共黔南州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