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山西省左云县: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2024-11-13 10:58:41   

2024年以来,大同市左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垃圾不落地“小切口”,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各乡镇、农村持续开展“垃圾不落地、创建美丽庭院”专项行动,积极推行垃圾综合治理新模式,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归处,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方位推进乡村增颜值、添动力、提品质。

张家场乡将“垃圾清零”工作作为推进“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聚焦生活垃圾投放这一小切口、大难题,围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治理模式,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全方位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该乡在配套“管理体系”上做文章,严格按照“管理服务先行一步”工作原则,设置了四级网格,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在强化“意识形态”上抢先手,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方式,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垃圾清零”工作;在健全“转运体系”上下功夫上,立足本地实际,逐步建立“村收集、乡转运、片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在推进“收集方式”上补短板,按照各村垃圾清运网格示意图,按时精准收运垃圾;在激发“农户自发”上下本钱,在全乡推行了“积分制”奖励机制,激发农户自主清运垃圾的积极性。

张家场乡猪儿洼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打造“微景观”,昔日的垃圾坡、荒草地变成了“小游园”。梅家窑村在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垃圾清零”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紧密参与到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行动,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庭院经济”。

为助推乡村提档升级,店湾镇持续对人居环境进行了整治,通过对残垣断壁拆除改造、小街小巷实施硬化,住户卫生改厕等,使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同时,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深入培育发展“庭院经济”行动,鼓励村民自我创新,因地制宜对庭院进行改造提升,精心建设“美丽庭院”,镇政府还为群众引进花卉种植以及嫁接大接杏和西梅,为村民增加增收渠道。

店湾镇党委书记董振川表示,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了垃圾不落地项目,购置了垃圾回收车辆,每天定时定点上门收集群众的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并进行专业处置。同时,我们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发动群众房前屋后种植各种果树,发展种植、养殖,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收入。

马道头乡在加强乡村垃圾源头治理、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上下功夫,以红沟子村为试点,推行“垃圾不落地”工作,由原先的村民自主投放生活垃圾,转变为集中上门收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政府为每户村民免费发放环保垃圾桶,同村民签署承诺书,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以实际行动扮靓家园颜值。马道头乡乡长杜明旺说,以提档升级村为试点,在5个村推进垃圾不落地,研究出台了垃圾不落地对农户、垃圾收集方、村委会的规定和措施,又与农户签订承诺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村民内在动力挖掘出来。结合气候条件,开展种植寒富苹果、鸡心果和龙丰果,准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打造“马道头乡寒旱特色果树经济”,既美化村容村貌,又促进农民增收。

云兴镇南家堡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文化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深度融合。每天清晨,都会有一名党员同保洁员一起准时打扫村里卫生,分门别类清运垃圾。村支部鼓励村民利用闲置土地,在房前屋后栽植各类果树,用庭院经济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鹊儿山镇小破堡村结合村情实际,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管理机制,按照“有害单分、干湿分离”的原则,实施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工作,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督导机制、宣传引导到位,实现垃圾不落地。村里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房屋整齐有序,清净的环境令人心情舒畅。

据介绍,下一步,左云县将以“垃圾不落地”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清洁、转运、处置体系,重点推进干湿垃圾分类,规范垃圾处置,加快推进处置平台建设,加大资金配套力度,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确保“垃圾不落地”专项行动持续深入人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以种植、养殖、房前屋后经济林、手工制作、磨坊、豆腐坊等为主的庭院经济,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村民收入。(左云县新闻中心 李维健)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4国际旅行商大会在广西梧州举办
下一篇:山西省长子县丹朱镇多措并举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