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承办的2024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学术交流会在湖北荆州成功召开。
期间,两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专家参加,来自国铁集团及18个铁路局、24家客专、铁投公司,7大铁路设计院、8所知名高校及业内企业的专家、嘉宾近300人汇聚荆荆高铁现场,观摩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智能工作站、十里铺牵引变电所,聚焦“数智赋能”,热议“建维一体”,共同探究中国铁路供电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铁路供电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在智能建造工作站,与会人员近距离感受数字化带给电气化建设的巨大变化,从BIM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到调度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从电气化智能化工装的整体解决方案,到全国首创的接触网腕臂/吊柱和吊弦安装两大“神器”的成功应用,从既有铁路接触网提质改造一体化技术的积极探索,到荆荆高铁“智能建造”的生动实践……与会专家、学者对数字化、智能化孵化的丰硕成果给予积极评价。
在十里铺牵引变电所,与会人员细致观察母线工艺、所内排水、缆线排布、电缆支架等精品建造与创新工艺,对12项优化施工方案、32项施工工艺的提升赞不绝口。专家俯身电缆夹层,对“绕指柔”的电缆立交桥纷纷点赞,“仰止”馈线彩虹桥打卡拍照,认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施工理念,为打通“建维一体”的最后一公里提出了创新方案。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在荆荆高铁落实“建维一体、数智赋能”理念,打通设计、施工、运维之间的“堵点”,实现了从施工准备、工程测量、计算修模、预制预配、安装调整、试验检测、交付运营等七个阶段全过程的数字贯通,为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给出了“2+N方案”。
通过调度大数据平台的科学集中管控,77公里的铁路线上,1000多名建设者在供电站、变电所、接触网的工地,两年来有条不紊推进,运筹帷幄于数据指挥中枢,实现前端与后台的无缝连接。智能安全帽,轻轻点拨,实时监控,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管控。
BIM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孪生,做好“纸上谈兵”,优化线缆走向、布局,美化工艺、工法,通过数字化体系将设计数据、现场参数、设备材料型号统合一体,创建科学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
智能工装方面,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研制了接触网施工参数一体化测量装置、接触网腕臂自动化预配装置、接触网整体吊弦智能预配装置、接触网腕臂/吊柱智能安装装置等先进装备,强力推进智能建造。
其中,接触网腕臂/吊柱、吊弦安装装置是国内首创,与腕臂预配、吊弦预配装置组成上部施工整体解决方案,从工厂化生产向自动化安装继续迈进,开创铁路电气化施工的崭新阶段。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自2018年黔张常项目开始自主研发接触网腕臂/吊柱安装装置,经过张吉怀、福平、贵南等多个项目迭代,在荆荆高铁首次成功使用。本装置以“大空间自动化、小空间人机协作”原则,采用拟人柔性技术,辅以机器人手臂,实现人机协同、精确对位,只需2人操作,10分钟安装一组腕臂,25分钟安装一根吊柱。解决了人工安装的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等情况。吊弦安装装置能够自动精确定位和寻位,实现全自动安装,较人工效率提高2倍以上,提高了工艺标准,克服了高温、高湿、严寒等恶劣环境影响。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推行数字化竣工资料的交付,工程实体与数据资产的一体投用,为后期的设备维护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得到武汉铁路局运营维管单位的高度评价。(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