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3日讯 9月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个科技企业汇聚青岛,走上路演舞台,展示各自硬科技实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就是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暨第十一届蓝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市外赛区决赛的火爆现场。
本届大赛由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联合主办,以“因创而聚 向新同行”为主题,自启动以来共吸引了200余个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项目参加。经过项目初筛、初赛等环节的层层角逐与选拔,共有30个项目进入决赛环节。
对获奖并注册落地的企业,青岛市设立创新创业大赛专项奖励资金,高新区也出台相关政策,为其提供大赛和落户奖励作为创业启动资金。来自市科技局的统计显示,仅过去两年间就有9家科技企业通过该项大赛落地,此前甚至吸引了包括全球首家视觉算法商城开创者极视角等在内的多家头部企业来青,“以赛招商”为青岛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当前,青岛在全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显示度”越来越高,对科技企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全国优质科技企业正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以优异的表现“角逐”在青岛落地发展的机会。
“硬科技”项目现场比拼,展现创新创业活力
参加本届大赛的200余个项目覆盖六大领域,而这些领域也恰恰是青岛正在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领域。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青岛有多年积累的“长板”优势;在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青岛也有科技引领的“先发”优势。与青岛产业优势“同频共振”,来自各地的科技企业展示新技术、打造新产品,塑造新模式、开辟新赛道,在同台竞技中展现出了创新创业的澎湃活力。
例如,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诺威盛”)市场副总裁马晓东介绍了其行业首创的全身负重位螺旋CT项目。“传统CT检查需要患者躺下扫描,然而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疾病只有在站立等受力情况下才有所表现,因此会出现检查结果不准确等情况。”马晓东说。螺旋CT项目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了在患者站立姿态下的扫描,还原病变真实状态,从而为相关疾病的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影像参考。
同样来自京津冀区域的北京博奥颐和泽康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在脑健康领域进行发力。公司总经理刘军介绍,参赛项目研发了脑健康产品——蛋白芯片、脑健康管理软件及脑健康调理产品等核心成果,形成了从分子诊断到蛋白标志物检测,再到抓住疾病关键窗口期进行合理干预的产业体系,能够延缓以阿尔兹海默症为代表的脑部疾病的发病进程。
这些优质项目也获得了现场专家评委的频频点赞。大赛评委、里程碑创投合伙人王本刚直言,参赛项目整体水平很高,与青岛的产业发展方向也十分契合。“尤其是其中几个医疗器械、人工智能项目让我印象深刻,下一步我们要尽快进行持续沟通,与优质项目深入对接,争取达成合作。”王本刚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优质项目在决赛有良好表现,主办单位提前给参赛企业提供了政策宣贯、投融资对接、交流合作、产业对接、赛前培训辅导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力图充分发挥赛事对接平台作用,为参赛企业更好地链接资源,以吸引更多企业投资青岛、落户青岛。
园区、金融服务“配套”,企业落地意愿强烈
决赛当天,来自启迪之星、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百度智创基地、青岛国家保密技术产业园等园区以及多家金融机构的负责人纷纷在现场“支摊”,通过与参赛企业深入沟通,为它们在青岛扎根发芽浇灌“活水”。
“我们构建了从源头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过程服务网络,已经培育近百家高企。”在工研院的对接台前,工作人员正在细致地介绍园区的服务。参赛企业落地青岛的意向十分强烈,这一点从络绎不绝的咨询人群中可见一斑。
来自上海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职业技能提升项目立足于人工智能领域生产内容这一细分方向,正在向全行业输出AIGC课程培训,提升人对AI的驾驭能力,推动AI赋能百业。项目负责人宋义平表示,非常希望在青岛落地。在他看来,作为北方经济大省,山东对人工智能新趋势关注度颇高,而青岛又是其中翘楚。“近年来,青岛持续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无论政策支持还是创业氛围方面都优势显著。”他说,“我们希望通过大赛寻求落地青岛的‘通路’,借力青岛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实现新的提升。”
无独有偶,来自广东的中山旦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旦邦”)也对青岛抱有浓厚兴趣。该企业深耕基深痊光技术,通过改变光形态实现对细胞的有限干预,进而完成相关医疗仪器的研发。其负责人刘木清介绍,项目已经在国际上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申请了近百个专利,在广东省实现了产业化。“现在,我们想以青岛为突破点,在北方市场拓展布局,已经与当地投资机构进行了接洽。”刘木清说。
此外,北京维快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独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姜文浩等参赛选手也纷纷看好青岛的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市场前景广阔,落地青岛意向强烈。
正如王本刚所说,大赛对于科技企业和青岛产业来说是双赢。一方面,对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来说,在大赛平台上进行展示既能拓展市场业务也能获得金融支持,是提升技术实力、整合产业资源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对城市产业发展来说,青岛通过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借力大赛吸引全国范围内优质项目落地,为新兴产业的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储备了大批“种子项目”。
“硬”支持叠加“软”服务,产业发展攒足后劲
据悉,本届大赛市外赛区共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六名、优秀奖五名,名单将于大赛形式审查后公布。为了让获奖的优质企业加快落地,大赛多方发力,为产业发展攒足后劲。
在市级层面,青岛市设立创新创业大赛专项奖励资金,以最高30万元的大赛奖励和最高70万元的落户奖励,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在区级层面,高新区的配套政策也以最高50万元的额度对落户企业进行激励。
此外,主办方还提供了覆盖金融、政策解读、市场推广、办公房租优惠等在内的系列“软”服务。历年来,通过大赛与青岛“牵手”的企业往往能在“硬”支持和“软”服务的赋能下实现快速发展。
去年,江苏油侠科技有限公司在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并迅速在工研院注册成立领雁科技 (青岛) 有限公司。其创始人王小东告诉记者,青岛餐饮业发达,高端酒店林立,是油烟管道清洁机器人应用的广阔蓝海。“落地之初,我们只有一款初代机器人,还没有批量投产;落地以来,我们在政策支持和园区服务的支持下,‘向上’布局研发投入,并在当地进行前期测试,完成了机器人产品的多次迭代开发,功能持续丰富;‘向下’与当地头部餐饮企业、美食城等单位进行合作,不断拓展客户群体。”王小东说。落地不到一年,该企业营收已达400万元。
同样实现营收增长的还有青岛物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图科技”)。2022年参赛获奖并在青岛注册落地,物图科技的核心业务是通过数字孪生等方式,将3D可视化管理平台应用在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的建设中,帮助产业及城市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其创始人宗益飞说,落地以来,大赛奖励资金等支持为他们扫除了研发投入的后顾之忧,园区的专业服务则为公司了解政策、申报项目、拓展市场提供了帮助,企业营收已经突破300万元。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组织,由地方赛、全国赛和专业赛组成。其中,青岛赛区已经连续多年举办,成为了“以赛招商”的品牌赛事。大赛搭建了“政、产、学、研、用、金、服、城”多向对接交流平台,发掘源头创新与早期项目的同时积极促进成果转化,持续推动着青岛重点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实习生 赵一婧)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