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青羊法院首次以“无书记员记录”方式开展的庭审准时开庭。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书记员仅在庭前核实了身份信息并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后即离开了法庭。庭审过程由法官全程掌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笔录由语音识别软件自动生成并完整记录。
在法官的引导下,当事人快速、流畅地完成同步电子质证和法庭辩论等庭审各项环节。平时耗时一小时以上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内就完成庭审,录音录像和电子笔录也已经同步上传至案件电子卷宗供法官查阅。
语音转换,实现庭审“加速度”
尽管法庭上不再有书记员敲击键盘的声音,但通过语音自动识别进行文字转换,笔录录入速度依然实现了飞跃,由人工输入的每分钟80—120个字提升到了250—350个字,彻底改变了以往庭审中需要放慢语速,刻意停顿并等待书记员记录等耗时问题。庭审语音记录对普通话的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对四川方言的识别率也达到较高水平,法官通过在系统上进行实时操作,只需简单修改和删除笔录中的少量口语化信息,保留关键内容,在庭审结束时即可形成完整庭审笔录,也解决以往书记员记录不全、庭后需反复修改笔录的问题。
电子质证,且看法官“划重点”
没有书记员,质证环节如何实现证据交换传递呢?随着无纸化办案模式的深入推进,当事人提交的证据通过归档编目中心已经提前扫描进办案系统,法官只需点击鼠标调阅证据内容,并一键分享给各方当事人。法庭上,原告、被告和法官的屏幕共享,实现随讲随翻,法官还可以对证据上的重点内容进行划线和标注,引导当事人就证据上的关键词句、庭审中的重点争议问题进行充分辩论,庭审过程更加聚焦。
科技赋能,司法资源“优配置”
适用无书记员庭审模式可审理小额诉讼程序案件和争议不大的简易程序案件,庭审效率平均提升约30%,复杂庭审时间缩短超50%。高效便捷的同时,也节省了书记员需要坐庭记录的时间,可用于处理其他事务。法官使用系统时还可实现对法律条款的语音自动检索、通过电脑显示屏同屏展示给各方当事人,帮助法官更准确向当事人进行充分释明,进一步提升庭审效率。
据介绍,下一步,青羊法院将继续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抓手,常态化使用语音识别录入技术助力庭审效率提升,在小额诉讼案件中推广无书记员庭审模式,并积极引入“AI助手”等功能实现对庭审记录的智能修改和提炼,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深入融合适用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现代化水平。(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