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以发展之绿托举山西之美

——美丽山西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2024-07-02 14:35:19    山西日报

大同市新荣区山地高耸、风源充沛,为风力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清洁的电能通过一台台飞旋的风机源源不断输出,为建设美丽山西添彩加色。图为大同市新荣区畅家岭分散式风电场。陈荣烨摄
 

晨曦微露,位于吕梁孝义的山西鹏飞集团,一辆辆氢能重卡整装待发,即将驶向目的地天津港。为这些重卡提供动力的氢燃料电池,可实现运输全程的零污染。 夏夜降临,来自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的瓦斯发电,正在点亮城市的霓虹。54%的瓦斯利用率,越来越高的电动车比例,以及多种降碳、零碳技术的应用,使马兰“零碳矿山”试点的底气更足……

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先行先试为法宝,一批批以节能降碳、绿色智能、集约循环为特征的新业态、新场景,正在三晋大地不断涌现。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循环利用,对产业长期畸重的山西更为重要。在“双碳”目标牵引下,山西正在把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努力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成色更足的发展之绿,正在成为美丽山西的有力托举。

以绿色为号角

引领经济加速转型

6月2日,一架完全由太原本土制造的直升机在中北高新区惊艳亮相,这款被称作“太阳鸟”的轻型运动类直升机,可供2人乘坐,性能优良,造型吸睛。同日举办的航空特种装备产业链招商推介会,为太原通航产业加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绿色制造、高端制造成为现场热词。 和太原一样,现在,许多昔日的煤城在由“黑”变“绿”的进程中各显其能。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必须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我省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产业向绿而行,加速发展。全省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已累计创建11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7个绿色工业园区。

强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我省锚定“五大基地”战略定位,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晋电外送覆盖23个省份,外送电量全国第二。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2019年的33.9%提升至2024年4月底的46.84%。

昔日的产煤大户大同市新荣区,如今已经成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聚集地,隆基绿能、锐华能源、南电科技、鸿达鑫储能等企业纷纷落地,光伏组件、逆变器、钠离子电池等等成为新荣人口中新的流行词。

一批与能源革命相关的储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在能源革命的大旗下积蓄和爆发。位于永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张仅有5微米厚的“塑料布”让人称奇,这是一种锂电池隔膜,不仅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也让“中国智造”在山西顺利生长。

数字经济作为绿色经济,正在赋能千行百业,放彩三晋大地。

在阳泉,一项被称作“车城网—车路智能新生态”的项目建设正在推进,并初步集聚了领航科技、百度、新石器、萝卜快跑等自动驾驶企业,这将使阳泉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让“山城”之路更加顺畅。

不论是变输能源为输数据、输算力,还是全面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我省正在发力抢滩数字经济高地。大同被正式批复为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全国共7个),全省首批确定了10家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认定了5家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算力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全省目前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2.4%,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为74.8%,均位列全国中上游。

以绿色为引擎

助推废旧循环利用

在“煤电之都”朔州市,大大小小的矸石、粉煤灰堆积场,曾令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头疼不已。而今,这些工业固废,已经成为生产陶瓷、耐火材料、新型建材的重要原料,甚至在橡胶帽、纺织染料、电缆绝缘外皮、化妆品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传统能源产业占比高、工业生产耗能大、各类废物排放多,是长期以来山西的省情实际,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循环经济成为优选路径。随着一条条“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新产品”生产模式的形成,丰富着全省工业产业形态和科研集聚平台,有力地拓展着新的绿色发展路径。

截至目前,我省已连续举办十届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朔州、晋城、长治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加快提质升级,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1.87亿吨。

昔日的余热、废气纷纷化身降碳先锋。

在晋南钢铁,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等载碳能源被输送到化工厂,经过煤气精净化提纯分离LNG、CO和H2,催化合成乙二醇载碳化工产品,实现了“以化固碳”;化工提纯氢气过程中输出的富氢解析气,返回钢铁企业进行高炉富氢低碳冶炼,从源头上降低了高炉工序的煤炭消耗,实现了“以氢代碳”。

在太重集团,日常生产中常见的空压机设备,其60%—70%的电量消耗都用于自身散热,不仅热能浪费,还损耗了电能;冶炼工艺中冶炼炉体、除尘器、风机等设备,冷却循环水的温度可达33℃—48℃。如今,依靠“循环水+水源热泵”系统,这些余热全部用于采暖,实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0吨,相当于种植百万棵树木。

垃圾分类、垃圾发电、旧物回收利用,已经形成共识、进入常态。

由太原纸先生再生资源回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全品类废品回收平台,通过“预约下单、上门回收”,可方便回收旧纸、旧塑料、旧衣物、旧金属、旧电器等五大类近40种废品,已形成集开发、收运、建设、运营、处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实现再生资源的不落地、不堆积、不囤放。回收后的废品经过专业挑选、粉碎、打包等一系列处理环节,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以绿色为标尺

倒逼行业节能降耗

作为能源基地,我省有着众多的大型火电企业,个个都是妥妥的排碳大户。但排碳大户,也意味着最有可能成为降碳大咖。

在晋控电力长治发电公司,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上马,让这里尽可能将煤炭“吃干榨净”。对一台1000MW的火电机组来说,每发1千瓦时电至少可节煤2.5克,一年就可以节约2.75万吨左右的优质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2万吨。

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的加快,让我省火电行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十四五”前三年,我省淘汰落后煤电机组245万千瓦,完成“三改联动”6303万千瓦。全省煤炭消费低速增长,低于同期全国增速。2017年以来,全省完成清洁取暖改造691.53万户,每年可减少散煤燃烧600多万吨。

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污降碳,持续提升先进产能占比。钢铁行业在产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省炼铁、炼钢先进产能提高至60.5%、57.3%。焦化行业相对国家要求提前两年完成4.3米焦炉关停,干法熄焦等先进工艺全面推广应用,先进产能占比96.6%。化工行业认定两批17个化工园区,煤炭分质分级梯次利用试点加快推进,化工产业加快实现集群集约化发展。

在建筑领域,率先将“全面绿建”上升到制度层面,2023年全省建设绿色建筑1943.2万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由2019年的58.3%提升至2023年的97.1%,自2024年2月以来已提升至100%。大同未来能源馆荣获2022亚太地区绿色建筑先锋奖。

在交通领域,建设全国首例路堑边坡治理及光伏发电一体化工程,“高速公路+光伏”模式全省推广,2023年高速公路沿线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20.1万千瓦,高速公路服务区电站实现全覆盖。全省累计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36万台,桩车比达到1∶7。

据最新统计,“十四五”以来,我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在全国排名第二。

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健全节能法规,完善能耗双控政策,发布《山西省节约能源“十四五”规划》,加强节能顶层设计,严格能耗强度约束、能耗总量弹性管理。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把好节能降耗“源头关”,严格项目准入。适应国家节能减排工作新部署新要求,修订《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个个零碳矿山、零碳车间、零碳机场、零碳物流、零碳乡村、零碳社区,必将以蓬勃之势在三晋大地渐次成长。

以发展之绿托举山西之美,实现的是工业文明与“双碳”目标的完美契合,是产业兴旺与生态福祉的美美与共。(记者贺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欧班列(北京-莫斯科)7月起从北京平谷常态化按需开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