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射阳县海河镇人大坚决落实好上级各项工作要求,做足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文章,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把代表聚到产业链上,拉伸乡村产业链,找准富民增收路,全力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镇。
善为群众想,绘就乡村振兴富民图。围绕聚链、强链、延链,主动作为,共绘乡村振兴“链式”发展图。深入调研绘蓝图。组织人大代表,围绕射阳大米精深加工、有机果蔬产销、智能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链式发展,进村入企,倾听一线声音,掌握一手资料,在镇党委领导下,共同绘就打造“S329全要素乡村振兴示范带”“四长线‘供沪菜篮’有机果蔬示范带”“射阳河‘海河味稻’优质稻米示范带”“‘两高’‘缤纷氧吧’生态经济示范带”,共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蓝图。牵线搭桥建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资源优势,全力服务招商选资工作。通过推介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规划,全镇四级人大代表,先后服务并签约落户一批新材料产业链企业,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强化监督快推进。紧盯企业“智改数转”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幸福河湖建设等事关乡村振兴的项目、工程,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跟踪督办、视察调研、询问质询、通报问效,较好地推进了项目和工程的高效实施。
做给群众看,推动乡村基层产业旺。发挥代表引领作用,在产业链式发展中做榜样、当示范。创优主导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国投集团产业部经理助理钱加艳领衔主办射阳大米优质品种筛选基地,流转土地103亩,建成高品质射阳大米专用新品选育与鉴定、示范、栽培、开发基地,打造射阳大米“芯片”品牌。县人大代表、镇农业农村局李宏局长,围绕建优以稻米为核心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县人大代表刘必新,投资1.2亿元,新上年产28万吨大米的现代化生产线,流转土地2400亩,建成生产基地,实现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年销售达2亿元,吸纳50多名富余劳动力进企业和基地打工,年收入可达8-10万元。领办集体农场。市人大代表、烈士村党总支书记万亚洲,发挥集体土地资源优势,牵头领办村集体农场,实现村级股份合作社经营土地达500亩以上,海河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共兴办集体农场6家,实现稻麦种植2880亩、芡实种植200亩。年内28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40万元以上,其中60%以上超50万元,烈士村超100万元。
带着群众干,拓宽乡村共同富裕路。拓展代表联系选民渠道,赋能乡村振兴,引领群众共同富裕。以服务赋能乡村振兴。高标准建好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家站点”,建立代表网格履职机制,将146名代表编排到23个联络站,对网定格到188个网格,对表依法履职。通过“定时定点定题定责”“四定”工作法,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将联络站、联系点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开通直播销售,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促进乡村振兴。以致富推动乡村振兴。通过登门逐户讲、带领外出学,开阔了眼界,找准了发展思路,镇人大代表王小东在巨星村率先启动“半亩田”增收项目,示范带动川彭、小沙等村共同参与,共种植菊花508户809亩,带动群众户均增收近5000元,靓丽风景成为富民“钱”景。以共富加快乡村振兴。让群众致富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先后邀请市县农业农村局果树栽培、粮油生产、农技植保等专业技术人大代表,采取“集中授课+实训实习”“田间课堂+生产实践”方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12人次,已创成省级家庭农场3家、市级2家、县级6家,吸纳周边近300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射阳县海河镇人大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