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柴河分局坚持“三导三度”举措推进全警比武练兵纵深开展——

持续锻造“四个铁一般”林区公安队伍

2024-06-13 16:44:47   

近年来,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柴河分局认真锚定“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总体任务目标,坚持将“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创建提升作为教育训练延伸,以打造“四个铁一般”林区公安队伍为目标,以“练在平时、用在战时”的实战化练兵导向,以“三导三度”的比武练兵举措,持续强化全警政治理论素养、警务知识水平、警务实战能力的锤炼和提升,为加快生成、淬炼、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忠诚履行好新时代公安使命任务提供强大动力保障。

 

 

坚持目标导向,以万全准备覆盖练兵的“广”度

一是强化统筹部署,抓好推进落实。从月政治理论学习、季度线上学习积分评比、常态化实战练兵等方面着手,建立工学统筹、符合实际的常态化学习机制,先后制发各类工作方案、工作提示10余条,确保教育重点有的放矢。

二是锚准发力点位,进行分类施训。按照“党委领导、政工协调、警种主训、分级实施”的工作机制,采取“政治轮训+全警练兵+警种分训+特警精训”的教育培训模式,扎实推进全警苦练基本功,真正使民警练有所获、练有所长、练有所精。

三是细化练兵科目,丰富训练内容。抽调精干警力组建教官团队,通过多次召开讨论会,制定出分局民警所缺、公安队伍发展所需、职工群众所盼的针对性强的比武练兵计划及科目,内容涵盖党建基础培训、森林案件办理、公务用枪资格培训考核、案综系统操作、警情处置指导等30余项。同时,教官团队根据练兵情况,在每个阶段作出细致点评,对于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力争在责任上在强化、标准上在提升、行动上再发力。

坚持问题导向,以靶向施训赋能实战的“精”度

一是突出政治领训,筑牢思维根基。牢牢把握“公安姓党”根本属性,紧紧抓住政治建警这个根本问题,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英模教育、警示教育等集中学习形式,借助“学习强国”APP、“龙江干部”“龙江机关党建”平台、“林区特色讲堂”等学习阵地组织全警开展学习。

二是聚焦短板弱项,施行精准滴灌。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在认真总结2023年大比武经验基础上,各业务大队、派出所立足实战需要开展岗位练兵。同时,各业务大队紧扣业务急用、履职急需重点内容,深入派出所开展“送教上门”“背包教学”,切实促进练战融合、战训合一。

三是推进以练备战,提升处突能力。组织30名精干警力组成应急处突小组,围绕体能拉练、警组协同控制、最小作战单元、群体性事件处置等科目开展了为期10天的反恐处突的实战练兵。同时,按照“实兵、实景、实装”的比武原则,开展应对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处置比武。

坚持结果导向,以实战比武检验成果的“效”度

一是注重日常演练,推动实战应用。改变以往传统集中授课的教学方式,从模仿训练到实战演练,把理论教学搬到训练场,先后开展春季森林防灭火联合实战演练、深入辖区中小学及企业开展反恐防暴应急演练10余次,着力提升一线执勤民警、辅警现场应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练就克敌制胜“硬功夫”。今年以来,共深入重点单位、旅馆业、娱乐场所、各类九小场所开展安全检查2200余次,发现整改隐患336处,辖区内未发生经济火灾、森林火灾。

二是比武捷报频传,续航动力发展。在5月份的全省林区公安机关基础技能教官班暨教学能力比武中,柴河分局选派的3名优秀青年民警通力合作、拼搏进取,获得团体第一名,1名民警获得个人实训课比武单项科目第一名。

三是练兵成效显著,平安底色更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铁腕推进“清风2024”“昆仑2024”、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持续加大“食药环”、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盗抢骗、交通等违法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共计破获涉林案件10起,涉野生动物案件4起,持续巩固“无毒林区”成果,破获电诈案件4起,查处酒驾醉驾51起,涉牌涉证100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5.56%,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6.47%。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3起,救助群众138人次,为群众提供跨省通办、上门办理、异地办理等户籍业务30余笔,辖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日益攀升。(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柴河分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南焦作修武县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
下一篇: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海林分局山市派出所开展“围炉煮茶”警务宣传活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