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成都市双流区举行创新创业技能提升中心启动仪式暨“空港产教联盟”第一期理事大会

2024-05-23 15:03:51    中国网

5月21日下午,成都市双流区创新创业技能提升中心启动仪式暨“空港产教联盟”第一期理事大会在双流区黄甲街道双兴国际社区举行。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指导,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成都市双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成都市双流区总工会、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黄甲街道办事处、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成都空港人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皮大云,双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工部部长谭英华,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钟钰,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就业技能培训处处长龚辉出席活动。双流区相关部门、区内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职业院校代表及新闻媒体代表参加活动。

双流区在创新创业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深化产教融合,特设“创新创业技能提升中心”并启动“空港产教联盟”。举办此次启动式暨理事大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谋发展,推动区域创新创业与产教融合再上新台阶。

会上宣布了空港产教联盟理事成员名单和联盟下一步工作计划,正式确立了联盟组织架构,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活动现场,签订了技能提升中心校企地合作协议、培训中心共建合作协议,发布技能提升中心2024年运营计划及目标,并对实训基地进行授牌。

双流区校企地在技能培训领域深度合作迈出了新步伐,三方将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建设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活动同步开展了“空港产教联盟”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根据企业技能人才招引需求,邀请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川开电气有限公司、成都盛帮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金牌厨柜家居科技有限公司、仁宝电脑(成都)有限公司、纬创资通(成都)有限公司6家企业进行现场观摩。针对前期叉车技能培训结业学员,通过现场技能展示,进行一对一招聘。

据悉,双流区创新创业技能提升中心以“紧贴产业特色、培训基地靠前”的教学理念,在2024年度,拟将开展在岗职工提升培训预计500余人次,企业新招员工培训预计1000余人次,劳务品牌培训预计300余人次,高技能人才培训预计200余人次,企业订制班培训预计500余人次,“区县品牌班”项目培训500余人次。计划每年培养技能人才不低于2000余人次,惠及企业50余家以上,力争3年内将技能提升中心打造成为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供需的联合培训平台,努力争创省级、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本次活动,双流区同时发布了以“前店后仓”模式推动“蓉易就业”基层服务机制建设的工作思路及初步成效,并对“蓉易就业”服务示范站点进行授牌。

据了解,双流区主动在就业发展大局中找位置、强担当、做贡献,统筹考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全区整体发展战略、就业特色点位功能,高标准推行“前店后仓”服务模式,推动“蓉易就业”基层服务机制建设走深走实。

双流区通过建强公共服务实体店、壮大协同服务加盟店、打造云上服务智慧店“三店”,建设急需紧缺岗位供给仓、职业体验研修资源仓、就业形势监测仓“三仓”,织密“三店三仓”就业服务网络,通过“三店”为就业群体提供沉浸式体验服务,“三仓”为服务场景提供模块化融合支撑,以营造“店仓一体”多维场景增强就业服务功能。

双流区坚持“一镇一品”思路,紧贴区域实际、紧贴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紧贴城市产业空间格局的战略重心、紧贴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重心,聚焦区位优势、功能叠加、产教融合、多方联动等关键环节,以“区位”“功能”“融合”“联动”4个关键词为标识,打造产业工人直聘服务店、创新创业技能提升中心、成都芯谷新型产业学院、空港花田景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探索打造“蓉易就业”基层服务示范点位的双流样板。

双流区通过实施“就业+产业”“就业+人才”“就业+保障”模式,持续提升就业服务的统筹力、组织力、协同力,不断优化就业服务生态,推动人力资源与用人单位精准匹配、双向奔赴,实现就业增收、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让就业群体在双流留得下来、留得舒心,着力涵养“双‘留’双赢”就业服务生态。

据介绍,下一步,双流区将不断深化校企地合作,整合利用多方力量,持续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推动“蓉易就业”基层服务机制建设在双流走得更深更实。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同之美”闪耀香港文博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