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成都市检察院、天府新区检察院在天府中央法务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成都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2019年—2023年)》,通报2019年至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情况,并发布成都市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优秀典型案例。
据了解,近五年成都市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仍以商标侵权类犯罪为主,侵权产品多涉及烟酒、通讯、装饰装修、建材、汽配、日化用品等领域,犯罪专业化、团队化趋势愈发凸显。网络犯罪方式逐步多样化,动漫作品、游戏皮肤、集换式卡牌等网络新兴领域案件逐渐增多,假冒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从传统电商平台不断向外拓展,直播售假、团购售假、利用二手交易平台售假等新型问题不断涌现,网络监管难度加大。
2019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121件314人,批准逮捕91件200人;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起诉案件118件349人,提起公诉104件287人。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提出抗诉11件44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案件27件。
发布会上还公开了10件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典型案例。
该批案例有的通过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彰显对知识产权“严保护”的司法理念,有力震慑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如针对与网络相关的侵犯著作权犯罪增多,涉数字游戏版权案件认定复杂等趋势特点,高新区检察院在办理邱某侵犯著作权案中,积极破解电子证据收集固定难题,以源代码相似鉴定为突破口,引导侦查机关对邱某获取源代码的方式、修改游戏表达形式过程等证据进行全面收集,充分展现了司法机关破解新型作案手段重点难点问题、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决心。针对当前手机市场制售“翻新机”行为的罪名认定以及商标权用尽原则的法律适用等焦点问题,在成都市检察院与青羊区检察院共同办理的袁某某、曹某某假冒注册商标抗诉案中,检察机关进行多层次分析,从“翻新”行为实质损害了商标的识别功能、质保功能、广告功能和商标权人商誉等专业角度,充分揭示其危害后果,证明刑事打击的必要性,成功抗诉改变一审判决的错误定性。
有的积极延伸检察职能,维护企业创新成果,在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同时,深入剖析案发背景及行为成因,适时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体检,帮助被侵权企业排查管理漏洞和完善规章制度。如新都区检察院办理的吴某某、黄某某侵犯商业秘密案,检察机关围绕被侵权企业对技术人员等关键性岗位的管理缺位等合规风险因素,就企业构建以商业秘密保护为重点领域的合规管理体系提出建议,并以案为鉴强化了内部法律教育效果,案件的办理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有的贯彻精准监督理念,既依法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司法权威、促进依法行政。如龙泉驿区检察院办理的恶意注册大运会商标行政检察监督案、成都市检察院办理的“红蜻蜓”商标权纠纷民事检察监督案,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综合履职优势,主动融入知识产权“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延伸检察职能助力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据介绍,该批案件的成功办理,突出体现了检察机关一体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综合运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依法履职等手段取得的成效,集中展现了成都市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的信心和决心。(成都市人民检察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