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通过视频连线联合召开川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至2023年川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与2023年年度典型案例,并邀请代表委员现场见证。自两地高院建立川渝知识产权司法协作机制以来,今年已是第五次联合发布,同时亦是首次集中展现五年工作成绩。
发布会上,四川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学锋,重庆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龙分别通报四川、重庆两地五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并发布白皮书。
四川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学锋围绕能动履行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改革、全面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介绍了2019年至2023年五年间四川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工作情况。
四川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的基本情况
五年来,四川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有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2019—2023年,四川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8913件,审结89967件。受理案件数量同比增长74174件,增幅为299.83%;审结案件数量同比增长68365件,增幅为316.48%。
五年来,四川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98013件,同比增长74082件,增幅为309.56%。民事案件数量大幅增长,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市场活跃度增加,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更加注重运用司法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五年来,四川法院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853件,同比增长96件,增幅为12.68%,呈小幅增长趋势,通过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有力震慑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
五年来,四川法院受理知识产权行政案件47件,占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0.05%,同比减少4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数量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反映出四川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增强,行政行为不断规范。
开展知识产权审判的具体做法
四川法院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依法能动履职,多措并举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坚持有利保护,护航川字品牌发展。秉持有利于权利人行使权利的司法理念,以是否有利于激励创新投入、保护创新行为、促进成果转化为裁判标准,护航“中国制造”“川字号”品牌发展。
坚持有力保护,确保足额充分赔偿。秉持加大侵权赔偿力度的司法理念,坚持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市场价值导向,合理运用证据规则、经济分析方法等手段,坚决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确保权利人得到足额充分赔偿。
坚持有效保护,提高司法救济时效。秉持裁判能够及时制止侵权的有效保护司法理念,积极探索停止侵害的具体方式和范围,切实增强权利救济效果。
坚持重点保护,促进技术产业升级。秉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的司法理念,立足促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重点加大对种业、医药、芯片、通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保护力度,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坚持平等保护,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秉持对各类当事人一视同仁的司法理念,妥善审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有3件案件被“品保委”(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工作委员会)评为“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
坚持诚信保护,防治权利滥用行为。秉持任何人不得从其不法行为中获益的司法理念,以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为导向,准确把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防止权利滥用、支持知识产权行使与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界限。
坚持协同保护,形成“全链条”“大格局”。秉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司法理念,不断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一方面,不断强化川渝合作,全力共建“知识产权双城保护圈”;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府院联动,多措并举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有机衔接,有效提升保护合力。
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四川法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能力和水平。
持续完善“三合一”审判和集中管辖机制。四川法院自2014年启动“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并不断完善集中管辖机制,经过两个五年持续探索优化,三级法院现已形成“三级联动、三审合一、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审判格局。
不断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四川高院指导成都中院探索建立的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速审判机制,有效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大幅缩短审理周期,作为四川独创的创新改革经验,获国务院在全国推广。
建立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针对知识产权案件中技术事实查明难、认定难问题,多措并举,构建了由技术调查官、专家辅助人、专业化人民陪审员、技术鉴定人共同参与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有效破解技术事实查明难题。
建立智慧审判机制。通过“在线法院”“四川移动微法院”“一站式通办”等线上服务,深入运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生成”等前沿技术,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完成网上立案、出庭、调解等工作,有效降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维权成本。
建立巡回审判机制。五年来,四川法院陆续在新都、温江、蒲江等地设立多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并不定期在巡回审判点公开审理与地区产业相契合的典型知识产权案件,切实提升司法服务的便捷性。
建立多元解纷机制。四川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整合多方力量,畅通诉讼与仲裁、调解对接机制。五年来,四川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数量从2019年的6279件增长到2023年的13143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得以进一步体现。
强化普法宣传机制。四川法院通过《四川知产与涉外商事审判》电子期刊、“法博士普法微课堂”“法官来了”直播访谈等数字平台,借助融媒体“以案说法”,实现线上线下普法联动,切实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司法环境。
此外,四川法院大力推动知识产权审判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建设,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水平。
审判队伍更专。四川法院针对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性强等特点,不断优化审判队伍结构。2019年,全省知识产权审判人员共309人,至2023年,增加至393人,增幅达27.18%。年龄结构更优,超七成员额法官在50岁以下,超九成审辅人员在40岁以下,审判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学历层次更高,员额法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超四成,学历层次不断提升。法学功底更厚,超九成员额法官有法学专业背景,随着跨学科背景的法官加入,审判工作具有了更新的思路和视角。
业务能力更强。四川法院坚持开展知识产权专项培训,强化条线指导,四川高院持续发布类案审理指南,并与重庆高院共同出台川渝两地法官会议纪要,促进川渝两地裁判尺度统一。
廉洁红线更紧。四川法院始终坚持严的基调,通过微党课、谈心谈话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持续推进“三非”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强化纪法观念、锤炼职业品格、促进廉洁公正。(四川高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