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安徽合肥长丰县:多措并举让林长制全面见效

2024-03-20 17:11:08   

自2021年全面启动林长巡林工作以来,长丰县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和安全为目标,健全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压紧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全面推行林长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

 

长丰县水湖镇新城公园一角

 

以“长”为中心,全面落实林长制责任

2023年长丰县委、县政府高标准召开了全县林长制工作会议,2023年7月10日,县林长办印发了《长丰县“林长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由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长,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副林长。截至目前,涵盖54名县级林长、副林长,164名乡(镇、区)级林长,340名村(社区)级林长,并配备41名科技服务人员,56名公安民警以及313名生态护林员。全县、乡(镇、区)、村(社区)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逐步建立并加以完善。

此外,县级林长和林长制协助单位深入全县15个乡(镇、区)和265个村开展检查和指导林长制工作。据统计,2023年长丰县发布总林长令2次,工作提示单3次,三级林长、护林员运用林掌APP开展巡林10191次,巡林里程11986.9公里。同时,针对巡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办、督办和查办,排查森林防火安全隐患10余次,协调解决涉林问题31个,真正实现“林有人管、林有人造、林有人护、林有人担。”

以“林”为重点,推进长丰县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底,全县林地面积17798.4公顷,森林覆盖率10.13%,林木绿化率30.36%,活立木蓄积量20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05万立方米。近年来,长丰县以林作为主抓手,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结合退耕还林试点县建设科学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对政策补助期满的退耕还林,依法依规采伐更新,并对更新为薄壳山核桃经果林的,并给予补助。2023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494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更新造林1591.7亩,占任务数的106.1%,退化林修复1208.7亩,占任务数的128.1%,森林抚育2639.1亩,占任务数101.5%。建设完善农田林网6910亩,占任务数的115.2%。

二是超额完成森林创建工作。2023年度,长丰县森林创建任务为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10个。实际完成森林城镇创建1个,森林村庄12个,超额完成任务。

三是大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坚持林业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目标,打造以薄壳山核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链,并依托现有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项目。2023年生产各类果品约2万吨,产值约1.8亿元,林下经济套种面积6万亩左右,年产量约3000万公斤,经济效益约9000万元,先后成功举办了2023年桃花节、葡萄节、樱花节等旅游活动,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

长丰县积极拓展增绿空间,坚持人工造林与义务植树相结合,积极拓展增绿空间,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双增长。县领导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引领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植绿护绿,全年完成义务植树110万株。此外,该县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长丰县2020年~2023年共投入资金62余万元,新建混凝土仿木护栏16处530余米,修复护栏9处,并对在保护工作中能够切实履行养护职责的责任人给予每株(户)每年1200-2600元的奖励。长丰县登记在册的45株古树名木均得到了有效管护。

2023年,长丰县在开展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基础上,组织人员全面清理枯死松,并结合低产林改造,对部分松林进行了更新,同时开展日常监管及检疫执法、实施综合防治等工作。

据了解,2023年,全县共清理枯死松树约5000余株,认真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工作。实施美国白蛾飞防33.15万亩次,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6.5万亩次,达到防治目标要求。(长丰县林长制办公室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美丽乡村行”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