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土岗镇充分发挥百姓调解首创优势,以百姓调解工作办公室为依托,以“五老”人员为核心,打造“1+5+N”百姓调解队伍,构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做到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理良好格局,有效提升了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
构建大网络,着力在全面覆盖、无缝对接上下功夫
强化组织领导。实行领导包联责任制,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为组长,政法委员为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组员的百姓调解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百姓调解在“三调联动”工作中作用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构建全镇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网络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百姓调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以来,镇财政累计投入司法、调解工作资金200余万元,坚决保障百姓调解工作资金到位、工作正常开展,为调解员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建强调解队伍。成立百姓调解工作办公室,高标准择优选聘百姓调解员,统一选聘各村德高望重、群众基础好、具有法律常识、热心调解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族长和老组长等93人,实现了28个村全覆盖。不断优化调委会结构,坚持多元化、专业化、权威化原则,面向社会招募有法律、医疗、交通、婚姻等知识背景和调解实践经验的志愿者20余名,组建百姓调解专家库,深入调解乡村特殊矛盾问题,有力推动了纠纷矛盾化解。镇司法所每年组织调解员参加民事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调解现场观摩和法庭旁观活动。
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按照“区域清晰、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的原则,构建起镇、村、组三级网格体系,将网格内摸排发现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级,分派给网格员、百姓调解员、村调委会进行调解,目前共有专职网格员31名,微网格员387名。
深耕大治理,着力在多元化解、提升效能上下功夫
网格排查全覆盖。整合各方力量资源,以网格为阵地开展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发挥百姓调解员、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划分区域到人,分包责任到组,通过“拉家常、话里短”的方式,对辖区内可能产生矛盾纠纷的源头性、苗头性问题开展常态化摸排,并将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情况每周五上报镇“百姓调解”工作办公室,真正实现矛盾摸排不留死角。
矛盾化解全过程。每月召开“百姓调解”工作例会,多角度、全方位分析研究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按照家庭、地界、邻里、情感、政策落实等分类建档、动态管理,全面进行风险评估,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百姓调解员实地调查,通过矛盾双方自己评、邻里群众大家评、“百姓调解”现场评,掌握矛盾“点”,巧用“亲情牌”,善用“法理牌”,妙用“民约牌”,因案施策,真正做到矛盾消除在户、化解在村。定期组织“百姓调解员”对矛盾纠纷调处后续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听取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群众满意。
延伸调解全链条。从调解家庭邻里纠纷逐步延伸到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纠纷、法庭诉讼等领域,向服务全镇中心工作拓展,成为矛盾解决的有力推手。在因项目建设引发的土地承包、征地拆迁、集体财产分配等重大矛盾纠纷中,百姓调解员利用自身威望和人脉,采取跨区域工作法、降温处理法等,配合党委、政府做好矛盾调处工作,避免和消除经济发展阻力,特别是在矿山公路、S328改线等全县重点项目征地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了全镇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大机制,着力在健全制度、协调联动上下功夫
健全民调例会制度。每月召开民调例会,以村为单位汇报案件,由镇调委会点评,百姓调解员共同探讨疑难案件,集体分析会诊,拿出化解办法。民调会还针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山林土地、征地拆迁等乡镇多发纠纷分类建档,对典型案例进行总结,以一个案例带出一套方法、一套方法解决一类问题,推广先进经验,切实提升百姓调解员的业务能力。
健全联调联处机制。以“百姓调解有需求,职能部门有响应”为目标,建立稳定畅通的沟通渠道,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共同研判和行政资源整合共享。同时,以“警司访+”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工作机制为依托,整合镇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百姓调解员、包案专班、援助律师等多方力量,加大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疑难纠纷的化解力度,实现百姓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互补联动。
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将考核结果作为百姓调解员先进评比、续聘、补贴发放的主要依据,每年评选“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十佳百姓调解员”“人民调解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并分别给予2000元、1000元、500元的现金奖励,对工作不称职、考核不合格的调解员予以解聘;对卷宗规范、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审定符合要求的,视难易程度每卷给予30元至200元补贴;选树先进典型,利用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形成规模声势,切实提升百姓调解员的职业荣誉感,扩大百姓调解制度的影响力。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