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音乐会、新元初始·“幼”遇福年冬令营、“庆元旦·迎新春”剪纸活动……新年伊始,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近年来,我们聚焦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供给体系,推进文化惠民进基层,提升沭阳文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彭伟说。
乐在其中,文化设施更完善
“新建的图书馆功能设施更齐全、藏书更丰富,阅读体验更彰显人文气息。”刚放寒假来到图书馆自助书吧学习的大三学生史剑宇说。
2023年10月,沭阳县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日均服务人次1000以上。沭阳县图书馆是沭阳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场馆占地24.1亩,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是省内较大的县级图书馆,内设低幼阅览区、少儿阅览区、社科阅览区、24小时自助书吧等22个服务区域。
同时,沭阳县图书馆建成41家分馆,服务群体覆盖全县,遍及城乡的“沭书房”让群众随时随地可以徜徉书海、乐享书香。2023年,沭阳新建了贤官和桑墟2个乡镇文化站、8个“乡村书场”固定点位,改建完成6家乡镇小剧场。扎下镇文化站、青伊湖镇文化站入选江苏省2023年“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设施齐全了,文化活动也就更丰富了。2023年,沭阳县级层面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650场,其中送戏下乡150场;各乡镇举办系列文艺演出活动4600余场,展览展示活动550场,书场演出活动1000余场,累计惠及群众1000多万人次。
享在其中,文化惠民更叫座
“作为‘中国淮海戏之乡’,我们围绕打造这一特色文化品牌,从2019年开始,每年都举办淮海戏艺术展演月活动,推动淮海戏传承发展。”沭阳县文广旅局党委书记王运忠说。
2023年展演月活动以“荷韵飘香 情满沭阳”为主题,融入经典淮海戏演出、名家讲课、淮海戏电影首映和淮海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活动期间,宿淮盐连四市五县现有的7家淮海戏院团齐聚沭阳,举办了9场淮海戏专场演出、4场淮海戏名家讲座、2场淮海戏电影展映、6场淮海戏比赛,得到了广大戏迷的热烈欢迎,有效地促进了淮海戏的交流和发展。
为将文化惠民送到百姓家门口,沭阳县创新启动文化惠民活动县乡村“三重覆盖”工作机制,采用“以奖代补”“以赛惠民”等创新性激励措施,开展文化惠民“村村行”活动,激发文化新活力。2023年,沭阳还成功举办第三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暨全国“乡村振兴”主题摄影展、流行音乐歌唱大赛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沭阳也是“中国书法之乡”。2023年,沭阳组织开展曲艺、书画、摄影等公益培训40班次,授课350课时,惠及群众3万余人,有效提升了群众文化素养。去年8月,为期两年的沭阳县首届书法人才培养“涌浪计划”圆满结业,多名学员在中国书法培训中心结业展、中国书法年展、江苏省新人展等展赛中获奖、入展。
融在其中,非遗传承更接地气
“非遗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沭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下来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人有义务和责任把非遗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沭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若鸣说。
近年来,该县以省级项目为重点,以濒危项目抢救为优先,以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为核心,以文化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非遗保护工作。
在2023年江苏省级非遗名录中,沭阳钱集老鹅烹制技艺、颜集朝牌制作技艺、庙头千张制作技艺入选。钱集范二老鹅店非遗工坊也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目前,该县有省级非遗8项、市级非遗16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00余人,其中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6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
为推动非遗走进生活、共同推动文化传承,该县积极利用春节等节庆时间点,开展非遗大集、非遗展演等活动,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发挥当代功用,焕发新活力。同时,加强非遗人才梯队建设,引导非遗传承人教授学徒,确保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淮海戏、苏北琴书、工鼓锣的相关内容纳入学校音乐或文化课程,拓展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
坚持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当下,沭阳正推动将花木、民俗、历史、非遗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根脉,打造‘文润沭阳品牌’,让文化‘软实力’转变为发展的‘硬支撑’,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沭阳新实践的文化新篇章。”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瑞说。(宿迁市沭阳县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