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昌县驷马镇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通过粮蔬轮作、订单农业等生产模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补齐种植空窗期,让“撂荒地”变身“丰收田”,“冬闲田”巧变“增收田”。装满“粮袋子”、拎稳“菜篮子”,让村民鼓起“钱袋子”。
粮蔬轮作 冬闲田变增收田
近日,平昌县驷马镇的500余亩榨菜迎来采收期。1月14日,晨雾未散,驷马镇桃花村的榨菜种植基地,田间地头尽是收获的景象。村民们有的将榨菜收割去叶、有的铆劲把装好的榨菜往车上搬。
“榨菜可浑身都是宝,榨菜头可以送工厂加工,叶子晒干了也可以拿去做酸菜。”桃花村党支部书记苟兵的喜悦溢于言表。
去年9月的桃花村,地里还是待丰收的高粱。如今,高粱丰收过后,又长满了绿油油的榨菜。“粮蔬轮作让‘冬闲田’变‘增收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苟兵说。
据了解,驷马镇从去年9月份开始播种榨菜,12月中旬开始收获,到今年2月下旬收获期结束,3月开始继续种植高粱,实现粮菜轮作,改善土壤质地,让荒地不“慌”。目前,高粱、榨菜轮种的高效种植模式在驷马镇各村组大面积推广应用。
“不仅是高粱+榨菜,我们也在尝试轮种其他的蔬菜,比如辣椒、玉米等,从多方面探索粮菜轮种最大效益化。”驷马镇副镇长田辉钊说道,仅是桃花村就有100亩榨菜种植基地,加上其他村组,整个驷马镇有超过500亩种植基地采用的是“粮蔬轮作”模式。
规模种植 带动村民就近增收
绿油油的榨菜地一眼望不到头。田辉钊算了笔账:“整个驷马镇有超过500亩地,1亩地大概有5000株榨菜,每亩地大概产4500斤,每斤榨菜头收购价3毛钱,菜叶晒干了也是3毛钱,全镇榨菜总产值预计80万元左右。”
规模化的种植需要人工进行管护和收割,驷马镇的粮蔬轮作有效带动本地村民就业。在农忙时,桃花村的种植基地一天最多有超过50余名工人在同时收割。而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平均年龄超过50岁。
“年龄大了,出去打工没人肯用,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干活,也能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桃花村村民谢翠香笑着算起增收账单,除了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每天在种植基地收入还有80元。因为大力推广轮种模式,基地种植任何农作物,都需要人工,一年到头基本都有活干。
据了解,粮蔬轮作整体带动驷马镇超两千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超8000元。
订单农业 菜农种地有保障
在以往的粮蔬销售中,种植户不仅要自己寻找买家,可能还会面临被压价、滞销的情况。为打破“有菜无市”的情况,驷马镇根据实地调研、多方研讨,决定以“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在驷马镇村组规划实施榨菜原材料种植基地,与成都市中垦农业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合同,实行保底价收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当地村民实现“一田多种、一地多收”。
“订单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并且还和驷马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配合,为镇上的榨菜种植提供技术指导,让村民对种植有信心有保障。”田辉钊说。
除了榨菜的订单式收购,驷马镇也在大力发展高粱、辣椒、莴笋等粮蔬的订单式农业。“我们和公司签订高粱销售保护价订单。由他们提供种子,在成熟后以每斤2.4元的价格收购。”苟斌说。
近年来,驷马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要求,推进农业种植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提质增量”“订单农业”和“农企联合”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促进企业与种植户合作,走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平昌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