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穿越时间河流 见证社会进步

霞拔大田古道百年情缘

林生钟    2024-01-22 17:05:29    三明日报

 

近日,由永泰县霞拔乡组织编写的《霞拔人在大田》出版,书中收录了永泰县和大田县两地作家,对定居在大田的多位霞拔老手艺人访谈录。

永泰和大田山脉相连,分别分布在戴云山脉东、西侧,同属闽中腹地。永泰县霞拔乡因为耕地少、气候恶劣、生存环境艰险,100多年来,许多百姓依靠世代传承的打铁、打铜、铸锅、弹棉、裁缝、织篾和织蓑衣等手艺,来到大田谋生和创业,至今约有3000人定居在当地。

“从霞拔抵达大田,当年靠步行,主要古道有两条:霞拔—长庆—嵩口—(闽清)尤溪—大田;霞拔—长庆—嵩口—德化—大田。”1月17日,记者访问了部分亲历者,老人们对路途遥远和路上行走艰辛的记忆深刻,至今充满了畏惧。

六百里路古通道

“霞拔经尤溪方向前往大田的古道大致是两条,从德化到大田也有两条路,全长有五六百里。”1924年出生于霞拔村的林銮宝老先生,14岁那年的5月,跟随父亲的义弟来到大田做篾活谋生。老人回忆,古道崎岖,途中要防范土匪流寇。他和同行的6个人一起翻山越岭,用了7天的时间,靠双脚一步一个脚印才“北漂”到大田,最后到达目的地上京镇溪口村。其中的艰辛,无法用言语表达,走一趟就成为一辈子的记忆。

第一条古道起自霞拔乡,向西行经隔亭、锦安,抵西塘将军岭;过石拱桥达东洋,上古岭到秀峰亭,过坑亭、下楼抵长庆,向嵩口方向行至山兜前(三峰);其后,沿下漈小溪西岸过王林隔、历上漈,经倒流溪至闇亭寺进入尤溪县境内的吉华、中仙、西华、坂面、新阳,接着进入大田县文江的书村、大文、联盟、龙门,以及前坪的川石、均溪的上蔡,到达大田县城关北门。第二条路沿长庆溪东岸出发,经大埔、泽口,逾暗坑岭,过龙门亭岭,下为莲坑,入闽清县莲埔(上莲),由闽清至尤溪古道进入大田。

“第一条路是大田、尤溪、永泰通往福州最快捷的古道,第二条路的路程远且曲折艰险,相对而言较不为人所选。”通过对永泰、大田两地县志等史料考证,并结合了百岁老人林銮宝的介绍,永泰县作家林在辉在《霞拔人在大田》书中撰文印证。

霞拔经德化方向前往大田的古道,由经长庆至嵩口,然后沿大樟溪南岸入新郑、半山,上到柯树隔,绕三十六弯下大瓮岭,涉赤水口,再经石鼓、吉坑、崩龙,上矮门隔,下梧村,逾张地隔前,接德化县境内水口、南埕、雷峰等地。

“从德化继续出发到大田,也有两条路。”林銮宝介绍,其中一条古道是从德化县城经世科、石山、佛岭、赤水、石狮崎、双翰、十八格、蕉岭至大田仙峰,全程80公里;另一条是从德化县城经盖德、林地、金竹坑、阳山、大墘(今大田辖)、古春洋至大田。前者曾经是驿道,民国时期建成简易公路,现为355国道的一段;后者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成了官道。

挑儿背妻来大田

定居在大田县城的王自德老先生,现年92岁,他讲述了80多年前从家乡霞拔到大田路上的辛酸往事。

“我父亲王学元是个孤儿,12岁时学做篾,两年学打铜和打铁手艺。”老人回忆,民国初期,霞拔打铁打铜的手艺人增多,常常找不到活。生活陷入困境的王学元打起背包,挑着工具箱前往德化、永春、永安和大田等地打铁,主要地点在大田县的上京、均溪、石牌和早兴等乡镇。

从霞拔乡落洋湖到大田上京,古道间距250多公里,徒步来回要走10多天。婚后,王学元每年只在春节或生意淡季时,才能回家乡与妻儿团聚,每次别多聚少。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决定把全家迁往上京。

1930年,王学元带着11岁的长子王自桂、9岁的次子王自香来到大田,教他们打铜铁器等手艺。1934年春节过后,5岁的王自德和母亲也跟随父母和两位哥出发。“当时我非常高兴,一路上又蹦又跳,但走了一段路就走不动了。”王自德说,岁月虽然过得很久了,但他还记得自己坐在篮子里,由父亲挑着一路往前走,有时候哥哥背着走。

“我刚从篮子里下来,父亲又背起的母亲往前走,上气不接下气非常辛苦。”老先生介绍,他的母亲裹脚,但平路能自己行走,到了上坡或下岭时由丈夫背着,一路走来非常慢。

古道翻山越岭,路险坡陡,运输基本靠人力。霞拔村的范梅炎带着年少的儿子范银宋,每天挑着针线、纽扣等生活用品穿山越岭,走家窜户,父子俩的足迹遍布德化、尤溪、大田的山山水水和大街小巷。后来,他们在大田文江暂居下来,又在县城东街口开客栈,接待来往的客人和接济霞拔乡亲,同时经营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及驼队的用品鞭梢、绳索,代客饮马喂料等。

“古道沿途上设有歇伙铺(客栈),平时有几十人落脚,到了夏秋两季可达数百人。”范家的后人介绍,来往于古道的挑夫,把永泰土特产等货物挑到尤溪、德化、大田,将德化瓷器,大田红菇、笋干、茶叶,尤溪红粬、茶油等产品挑回永泰,途中吃的是草包饭,睡的是民房......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散落古道旁的歇伙铺,大都成残垣断壁和遗迹。

古道风情一路歌

古道路面用山石铺就,建造有桥梁、路亭供行人歇息和避雨,古老的乡村建筑汇成了一路亮丽风景。

尤溪至大田古道,曾列为官道。相传,朱熹路过闇山,见山深林茂、景色清幽,便于闇潭石崖上题写“闇潭水涌天心月”。明朝末年,尤溪县中仙乡举人张孝先,续对下联“转山石卷岭头云”。

从德化县城经盖德、林地、大墘、古春洋至大田的古道犹存,但行人稀少,且留下一段历史。1918年9月,蒋介石率粤军所部共千余人自长泰出发,经仙游抵达永泰嵩口镇,驻在道南书院3天。攻占永泰县城后,在台口与李厚基北军交战,终因寡不敌众,只能率部从大洋、嵩口,经德化,向永春、大田一带退走。

大田地介延、漳、泉三府之交,依山险阻,民众聚为盗。“解放前,德化土匪猖獗,经常出没古道关隘处拦路抢劫,杀人越货。”

永泰至大田的古道除了陆路,还有水路。

《大田县志》记载:大田河道下通尤溪二百余里,距省城七百余里。均溪航道从县城镇东桥起,经昆山、高才,进入尤溪县的街面达尤溪县城。渡口码头有大截(大集)、仙丰、溪仔坂、桃洲、汶口、沧州等,其中高才渡是旧时通往德化、尤溪的必经渡口。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由尤溪入大田,夜宿高才村大罗岩寺。明代大田人叶其蓁留诗:“先贤昔日此迟留,水转山回景自幽。愿辟大罗方丈地,重开书院署沧洲”“吾道南来未寂寥,六经大义炳云霄。后儒欲识皈心处,一瓣香先岩下烧。”

2021年,连接大田和尤溪等地的莆炎高速通车,极大缩短了永泰与大田交通往来的时间。“从徒步、火车交替并行,再到高速公路、铁路自由选择,感叹换了人间。”《霞拔人在大田》主编、永泰县文联主席邵永裕感慨道,两地路途时长从过去的7天、2天,再到现在的2个多小时的变化,是无数霞拔人穿越时间河流、不断见证社会进步的一组数字。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川都江堰法院:“执行联动”推动破解“查人”难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