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广州1月8日电(记者 林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大力南拓,番禺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厚实的工业积累,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区。站在新时代,立足大湾区,番禺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广东、广州新的使命任务,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以“归零”“重启”心态拼出发展实绩,奋发有为开创番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3年1-11月番禺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1%、11.8%,增速在全市重点工业区中均位居第一。近日,记者专访了番禺区委书记黄彪,听听他的发展“经”。
记者:番禺区是如何对照广州市委“1312”思路举措找准二次创业燃点,打造狮子洋新的增长极的?
黄彪:番禺紧紧围绕“6+4”核心功能定位赋能,凸显制造业当家,狠抓“百千万”工程,奋力把“整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深耕做透,主动融入大湾区,东进南拓、两洋并进,打造狮子洋新的增长极,持续提升“智造创新城”能级。一是壮大经济“基本盘”。探索建立企业招引、组建、达产全生命周期服务运营闭环机制,推出“说到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三到工作标准,以首问制首品制打造投资首选地。全面开启全球恳亲之旅、全球招商之旅、高质量发展探索之旅,全力做大经济“总盘子”。深入实施经济增长前100强和税收贡献前100强“双百”精细服务计划,培育壮大希音、TEMU(拼多多海外版)、钻汇集团等头部企业+腰部企业+中小企业群的热带雨林产业生态,努力培育更多根植性企业,并且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同时又激发和放大企业的内生性二次创业。全年洽谈重点项目433个,签约项目203个,注册项目158个,注册项目协议投资总额700亿元,已落地项目22个;全区经营主体数量突破40万户,增长11.76%。二是做强工业“硬家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近、中、远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初步构建起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产业“千亿矩阵”,为番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深入谋划推进“一基地一带两园”汽车高质量发展布局,推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加快建成“草灌木林”共生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全面夯实番禺“智造创新城”战略定位。三是激活发展“动力源”。全面启动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构建“科创人才培养+科创训练营+科创基地孵化+基金投资+供应链接入——项目产业化”科创生态体系;举办“四个十大”企业(即:制造业十大功勋企业、十大卓越企业、十大优秀企业、十大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新锐企业家评选征集活动,涵盖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等领域,为番禺奋进新时代注入强大动力。四是开拓发展“新空间”。开展广州活力创新轴番禺段谋划,全力打造环狮子洋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片区,已落地项目36个、预计产值200亿元左右,在谈项目22个;优化提升天安节能科技园、石化创新走廊等11个价值创新园区,着力打造“智造+智核”创新格局。五是产城融合“做标杆”。锚定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以“五个大抓”切实提高标准,改善山水自然生态、产业生态、人文生态、人居生态,扎实推进5镇5村示范性建设,将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所在地石楼镇谋划打造为中心镇,将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化龙镇以及前锋专精特新产业企业集聚片区所在地石碁镇谋划打造为工业镇,将新造镇以及千亿级龙头企业希音公司所在地南村镇谋划打造为创新创意类特色镇。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新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番禺区如何主动融入湾区、服务湾区?
黄彪:简单来讲,可以用“三个三”来概括番禺的大湾区建设情况。
第一个“三”是立足三大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番禺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广佛极点”核心腹地、广州南拓枢纽节点,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之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是珠三角“1小时都市生活圈”的中心。其次是人文优势。番禺是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还是著名侨乡,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超100万人,其中港澳同胞40多万人,如香港特首李家超、澳门前特首何厚铧、著名爱国人士霍英东等祖籍均在番禺,目前长居或经常往来番禺的港澳居民约4.23万人,与番禺保持密切往来的海外侨团(含港澳台)超过100个。最后是产业优势。番禺有可与港澳现实需求紧密耦合的产业生态,如占港澳地区市场约七成份额的珠宝产业。目前,番禺活跃从事珠宝首饰加工贸易进出口的主要外贸企业超过100家,近三年的珠宝首饰产品年均进出口额达500亿元,涌现出柏丽德(APM)、卓尔珠宝等一批明星企业。截至2023年7月,香港、澳门在番禺累计投资项目4332个,累计投资总额超216亿美元。
第二个“三”是聚焦三大平台。目前,番禺已构建形成三个广州市级以上大湾区重点建设平台。一是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自2019年以来,番禺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示范区宜居核心区祈福新邨有20多万居民入住,其中港澳和外籍居民约1.5万人,来自全球107个国家。配套的广东祈福医院获批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累计接诊港澳籍居民逾103万人次。全区现有41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港澳学校结对成立粤港澳姊妹学校,在读港澳籍各类学生8121人。目前,番禺正全力升级打造全区全域的国家级优质生活圈示范区,探索推动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与港澳深化规则衔接,积极搭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帮助港澳居民更加便捷享受内地社会保障和港澳福利政策,为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二是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按2022年11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评定授予广州大学城的国家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战略定位,整体规划广州大学城和南岸发展,构建泛大学城“一核一带一轴”约73平方千米空间格局,联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等关键节点共同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全区现有6家“N”系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孵项目1372项,其中港澳项目126项。未来,集聚区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广佛全域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先导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港深、珠澳、广佛“三大极点”,其中“广佛极点”的极核就在广州南站地区,承担先行先试、形成示范的重任。未来,以广州南站地区为核心的广佛先导区将率先实现广佛经济社会管理同城化,建成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新极核。
第三个“三”是实现三大愿景。一是把握机遇,在大湾区建设新阶段争当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站稳广州大湾区建设第一梯队。二是先行先试,打造一个国家级优质生活圈示范平台,助力港澳同胞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湾区建设红利。三是筑巢引凤,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进一步激活大湾区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
记者:围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番禺区如何走出一条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黄彪:在刚刚过去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番禺区围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标“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目标定位,以“五个大抓”切实改善山水自然生态、产业生态、人文生态、人居生态,全力以赴强龙头、补链条、强品牌,努力做活特色现代农业大文章,引领带动番禺区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稳增长。我区202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预估超70亿元,同比增长4%。以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开展农产品生产企业实地调研摸查,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鼓励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生产,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考核制各项工作,全力保障肉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做好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力争完成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目标任务。
二是抓项目。以建设番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省级)、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等重点项目平台为契机,以麦康森院士基地为技术支撑,以广东海大集团、海兴农等一批农业企业为龙头,不断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持续建设集养殖、加工、营销、休闲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培育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探索推进海洋产业发展。
三是塑品牌。聚焦培育“番”字号产业品牌,多举措壮大名优渔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加速推进莲花山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高质量都市现代渔业项目签约,强化集养殖、加工、营销、休闲为一体的番禺区都市现代渔业产业链建设。着力推进花卉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推动形成以广州赋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广州市卉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力的花卉种苗产业,加大精品品牌培育力度,提高花卉组培苗年产能力,发挥品牌支撑引领番禺区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如何更好地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黄彪:番禺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融入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推动激励机制要素更全面、选育管用链条衔接更紧密,以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引导全区干部燃起“二次创业”激情。
一是“学”字为先练过硬本领。坚持把干部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工程,紧扣主题教育目标要求,以“四下基层”为重要抓手推进落实各项重点措施。建立干部培训“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体系,依托番禺大学堂、公务员专题培训班等品牌培训平台,锚定“智造创新城”战略定位需求,分批次分领域分层级对全区干部队伍开展全覆盖培训轮训,抓住“关键少数”办好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处级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班等特色班次,制定实施村(社区)干部“3+1”能力提升套餐,加大对新战略部署、新工作理念、新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培训力度,帮助强化干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
二是“敢”字当头提担当精神。坚持新时代“20字”好干部标准,精心选派忠诚干净担当干部到基层一线、关键岗位、改革前沿和艰苦环境地区进行历练磨炼,在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社会维稳、治水攻坚、对口帮扶等重点任务中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探索实施“4711”特色干部考核法,从政治高度、思想浓度、廉洁净度、执行力度、攻坚硬度、承压韧度、创新锐度、多能广度、群众认可度、表率尺度、规范程度等十一个维度量化干部考核内容,灵活运用方式方法精准考量干部能力素质。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推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细化容错纠错措施,探索建立容错纠错联席研判机制,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为诬告错告误告者澄清正名,着力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蔚然成风。
三是“干”字为要创实绩实效。牢固树立实干实绩实效的鲜明导向,完善干部深调研工作机制,制定“嵌入式”考察工作方案,组建16个专项考察组,常态化深入高质量发展、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社会矛盾风险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开展专项考察和专题调研,及时把具有真才实学、实践经验丰富、善于解决问题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对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进行及时奖励,让不同类型干部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推动营造争优争先争效的浓厚氛围。
记者:在番禺区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政协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黄彪: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今年以来,区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深、实、细、准、效”要求,以高质量履职调研助推高质量发展。聚集“智造创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的新战略定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强化上下联动履职,围绕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深度协商,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番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力打造融合政协“云工作室”、镇街工作室、委员个人工作室于一体的“‘禺’快协商”工作平台,打造了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市、区政协委员参与履职活动1872 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43 件,协商解决民生实事182 件,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64 件。
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希望番禺区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新篇章,为番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始终同心同向,更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优势。坚持党建引领政治机关建设,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把“两个确立”落到实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紧扣中心大局,进一步提升政协履职效能。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紧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紧扣智造创新城建设、“百千万工程”、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绿美番禺建设等重点任务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为番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搭建各类协商平台,加强党政领导与委员之间面对面深度协商,探索协商民主新的实现方式和实践载体,切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上下左右联动互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中的港澳乡亲、企业家、非公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作用,为番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铺路搭桥。
三是强化履职为民,切实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密切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联系,紧紧团结和依靠界别,鼓励政协委员通过“四下基层”方式开展联系服务工作,反映界别群众意见建议,以优质协商资源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共识、促进和谐。
四是解放思想,打造品牌,充分展现番禺政协新形象。坚持用新思维新技术谋划推动政协工作,抓好智慧政协建设,以数字赋能提升履职实效;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打造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队伍;深化品牌创建,深化“禺快协商”“委员云工作室”“百姓提案”“书香政协”等议事品牌和特色亮点工作,不断增强番禺政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