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在乡间洒下柔和的光,恩阳区渔溪镇川新村一陇陇嫩绿的川明参、麦苗和长势茁壮的大片川佛手映入眼帘,产村相融,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唯美。
曾经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是如何加速蝶变、成为产业强村的呢?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欣介绍,依托党的富民政策和地理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发展,聚焦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积极构建“居家增收”新路径,持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奔富。
渔溪镇建成以川新、八角、三清庙为核心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成立道地药材产业园联合党总支,创新建立“531”党建引领工作机制,通过“强村+弱村”方式,采取“党支部+专合社+农户”机制,实现企业保发展、村集体经济保收益、群众保持续增收,带动群众道地药材园区就近务工5000人次,群众增收100万元左右。
“建立联合党组织,逐步实现了党建一起抓、资源一起用、发展一起搞、矛盾一起调,联合党组织让发展‘联’出‘合’力。”近年来,恩阳立足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通过“强村+弱村”“富村+穷村”模式,成立5个片区联合党委、8个联合党组织,实行基础一体建设、发展一体规划、产业一体培育、基层一体治理。
不断探索、深化、健全乡村振兴机制体制,不仅是党建引领发展、开启“共富密码”的钥匙,也是盘活乡村资产资源、积蓄发展动能的关键。
在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土坯房+泥土路+传统农业”是人们对这个村的传统印象。
万寿村的改变,始于发展思路的转换。万寿村将项目资金入股到其他经营主体的情况,2018年将100万元资产收益扶持资金入股到万寿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其他扶贫项目资金140余万元入股到万寿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共为村集体增加18万余元收入,加上其他收入项目,村集体年总收入近40余万元。
“利益分配方面,我们将10%作为风险防控资金、20%作为村集体公益金、70%用于集体经济再生产和股民分红。而70%中,再按六四分成用于再生产和分红。”相关负责人介绍,要让集体经济收入惠及全体组织成员,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往往就是本村村民,所以最终还是要惠及村民。万寿村实施的“127”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已推广至全区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
据了解,近年来,恩阳健全集体资产资源盘活机制方面,探索“国企+”“支部+”“能人+”等发展模式,全区集体资产总量达到22.9亿元,45个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4个村有望突破100万元。“127”集体经济改革经验入选全省十大农村改革案例。(中共恩阳区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