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今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人民周刊》专访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书记张金保,请他介绍首都儿科研究所在护佑儿童健康工作上的成效。
推进新院区建设,均衡布局医疗新篇章
记者:您到首都儿科研究所任职后大力推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建设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目前通州院区的建设情况如何?
张金保:首都儿科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986年成立附属儿童医院,现有院区占地43亩,用于医疗建筑面积仅4.04万平方米,在北京市属医院当中医疗空间最小;当年附属儿童医院按照日均2500人次的就诊量进行规划,目前日均门急诊量已接近8000人次,空间问题严重制约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长远发展。
建设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是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实现优质儿科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该建设项目被写入2024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入重点任务。从这个层面讲,抓好通州院区建设,是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讲政治、顾大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解决患儿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通州区政府等各级单位大力支持下,今年3月15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代建协议,现场施工建设进入了快车道;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明确部门分工、压实层级责任、每周开展调度、统筹把握进度、确保顺利推进。该项目预计2026年年底竣工,2027年三季度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首都儿科研究所将有效破解空间瓶颈,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资源下沉惠万家
记者: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周年,医院当前在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未来有何长远规划?
张金保: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求,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动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一体谋划、统筹推进。
在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牵头成立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科专科医联体和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共30家成员单位,覆盖北京市11个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累计实现双向转诊1662人次,有效推动了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立足所在区域,积极推动儿科医疗服务融入“宜居”朝阳城市建设,在朝阳区卫生健康委支持下建立朝阳区紧密型儿科医联体,通过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增开专科门诊、派驻医师现场支援、为成员单位开展医生培训等方式,助力打通儿童看病“最后一公里”,助力广大儿童“病有所医”。
同时,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的指示精神,持续强化与京津冀地的区域医疗合作,推动优质儿科医疗资源辐射下沉和帮扶带动。2022年7月起,与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合作共建,选派专家驻院工作,累计接诊当地患者6000余人次、住院治疗2000余人次,支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余项;2024年6月,与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以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为依托,共建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推动优质儿科医疗资源进一步拓展下沉。
着眼未来,首都儿科研究所将始终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提高儿科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的部署要求,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遵循,持续夯实儿科医联体建设,拓宽区域医疗合作共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推动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更多儿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多措并举抓落实,儿科人才培养强动力
记者:“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请您谈谈人才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态度?医院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对于人才培养的规划是什么?
张金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于公立医院,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坚持制度先行,出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及附属儿童医院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首都儿科研究所科研奖励办法》等制度,不断完善“引、育、管、用”工作体系。不断强化平台建设赋能,2024年,首都儿科研究所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博士后独立招生资格,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升级。人才选育不断发力,2024年,增设5年期1250万元青年专项基金,助力青年成长;大力聘任首席专家,发挥老专家传帮带作用,累计聘任10人,等等;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助力学科发展。
平台建设是人才队伍培养的关键,下一步,首都儿科研究所要积极争取高校资源,努力推动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人才选育、学科发展创造更强大优质的平台,引进、培养更多的儿科医学人才,为儿科医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特色专科强引领,助力儿童健康新高度
记者:首都儿科研究所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儿科医学研究所,有哪些建设特色?下一阶段,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科建设重点是什么?
张金保:首都儿科研究所是以儿童保健研究、儿科疾病应用基础研究、儿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为重点的应用医学研究机构,附属儿童医院是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最大的特色是“所办院”的建设模式,科研引领发展的特色突显。从历史上看,研制电解质平衡口服补液、研发推广麻疹疫苗、小儿呼吸道病原体确认研究、实施建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体系等成果,都是以临床为基础,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引领临床发展的宝贵经验;从当前来看,科研引领优势更加重要,例如在2023年儿童支原体感染高发期间,我所细菌学研究室及时发现当时流行的支原体存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高耐药率,及时指导临床调整治疗用药方案,有力地支持了临床治疗,确保了诊疗高峰有效应对。同时,首都儿科研究所形成了“研究所+医院+药厂” 的“医、研、产”三大体系协同发展模式,首都儿科研究所全资的首儿药业(北京)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北京唯一一家儿童药生产企业,现拥有制剂文号60余种,准字号药品文号20余种,为科技成果转化、儿童用药保供等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肤乐霜、复合钙”家喻户晓,“儿研所小药”已成为首都儿科研究所诊疗特色的重要保障。
当前,正处于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将继续以所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引,坚持科研临床紧密结合,以重点学科为引领,推进学科融合发展。特别是“以儿童健康为中心”,聚焦罕见病诊疗,大力发展MDT团队合作模式,整合所院优质医疗资源,强化多学科协同管理,着力打造罕见病诊疗“首儿”模式;聚焦儿童全生命周期监测与健康管理,针对“儿童肥胖、近视、心理卫生、脊柱侧弯”等儿童生长常见问题,拓展服务项目、关注儿童早期发展,争创国家级儿童保健中心,等等;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便民惠民不停歇,守护儿童健康不打烊
记者:进入暑期,医院门诊量持续增高,部分热门科室“一号难求”,面对这样的现状,首都儿科研究所采取了不少服务措施,请您谈谈具体情况?
张金保:为有效应对暑期就诊高峰,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始终坚持将满足患儿就诊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内部挖潜、优化就诊流程、强化科技赋能,最大限度满足患儿的就诊需求。在号源管理上,加强诊疗数据监测,科学调整诊位数量和医护数量,各科室平均增加20%—30%的医护人员投入,最大程度增加号源,满足患者就诊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开设68种特色专病门诊,患者可以“按病索医”,打造精准就医模式,让患者享受到更高效的诊疗服务。针对手术需求量大的科室,增开暑期周末日间手术,日间手术量比以往增加了20%左右。强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超声、核磁、CT、造影、心超等检查线上、线下多渠道预约,避免了患者在多个科室之间来回奔波和排队等待的情况,提升就医效率,得到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民之所需,行之所向。首都儿科研究所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建设宗旨,聚焦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努力画好首都儿童“健康同心圆”,为广大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