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河北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加强基础研究

以奔跑的姿态抓创新

本报记者 张志锋 邵玉姿    2024-06-12 09:35:58    人民日报

从市中心出发,向东南方向驱车半个多小时,河北省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以下简称“生物医药园”)到了。一进规划展馆,三层展台引人注目,各种药盒、药瓶摆放错落有致,园区企业研制的创新药品琳琅满目。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门心思做好创新研发。”生物医药园管委会副主任刘文富说。

展台最上方,一只玻璃瓶如拇指般大小,里面装着白色药粉。“这是华北制药研发的一类新药,可以预防狂犬病。”刘文富介绍。

“研发这款药,我们用了将近17年。”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里,生物药首席专家魏敬双正指导年轻人做实验。

拿起一支试管,魏敬双摇了摇,对着灯光观察几秒钟,又加入一种试剂后接着说:“做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要甘坐冷板凳。无数次实验也是试错的过程,哪条路走不通就排除,换一条路接着走。”

看着实验室里静静忙碌的年轻一辈,魏敬双原本严肃的脸上露出笑容:“以奔跑的姿态抓创新,我们正不断更新完善,研究这款药物的儿童适应症,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华北制药、石药集团、华普生物……规划展馆的墙上挂着数十块代表性企业铭牌,右侧还有十几块“白板”。“空白区域留给将来入园的创新型企业。”刘文富说。

穿行生物医药园,许多新建的药企正逐步充实“空白区域”。2023年,生物医药园共引进70个生物医药类项目。“目前,全区共有生物医药企业2900多家,创新研发形成聚集态势。”生物医药园所在的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丁飞燕介绍。

今年3月,石家庄诺澳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在园区共享实验室,一排排崭新的仪器泛着亮光,公司负责人盖大海正目不转睛地观察实验变化。

“有了开放的共享实验室,可以省下200多万元的设备购置费,很适合我们这种刚创业的公司。”走出实验室,作为海归博士的盖大海竖起大拇指,“这里的设备非常先进。”

从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到国家医疗器械河北创新服务站等新落成的公共服务平台,石家庄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10.6%。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第 0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隐患能自动识别 电视上远程问诊
下一篇:推进医疗检查结果互认,让患者更方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