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接近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预计“十四五”末期,“60后”老年人口将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8%左右,独生子女老年父母数量快速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能满足需要,补充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各地先后出台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政策文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断优化。全国人大代表刘素英在调研后指出,对照国家、省、市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规划目标以及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需要,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中还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不强,社区养老服务“场景化”不优,社区养老服务“普及化”不够等。
对此,刘素英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文件以及配套措施,明确其指导意见、建设标准、评价指标、考核体系、奖补方式、绩效评估、人才培养等。中央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从业人员培训。进一步加大城镇居住区养老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对老旧小区通过盘活资源进行适老化改造,对500户以上的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建成后无偿移交当地民政部门管理。
“我们要根据兜底、普惠、改善三种类型,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打造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场景。”刘素英说,针对特困、失能、空巢等特殊老年人群体,倡导“集中供养”。而针对一般老年人群体,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聚焦艺术、体育、休闲、娱乐和“诗和远方”新需求,强化“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场景,满足其价值需求和社交需求。
刘素英建议推行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为中心,连接小区物业、辖区家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金融保险机构等合作模式,通过不同组合多元搭配,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由市场化运营提供专业照料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居家上门服务的价格实惠、服务周到,让更多老年群体信赖社区养老服务。(人民政协报记者 林仪)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