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看病莫学蔡桓公

熊 建    2024-01-12 10:36:24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不少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蔡桓公。

小时候学《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蔡桓公太荒谬了。名医扁鹊三番两次提醒他有病了,赶紧治啊,为啥讳疾忌医呀?

随着年岁的增长,发现自己越来越理解蔡桓公了,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他了。这种心理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面对体检报告的时候。

有朋友打趣说,每年生活最自律的半个月,就是体检报告发下来之后的两个星期。那真是吃得特别健康——不再大鱼大肉,作息特别规律——晚上11点赶紧关灯关手机睡觉。同时,想要运动的心情十分澎湃,列下健身计划、下载健身软件、备齐健身装备……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又慢慢故态复萌了。

此外,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看科普文章的时候,总感觉这些文章说的就是自己。有的文章说起夜频繁,可能是有肾病。心里顿时一紧,最近几天每天晚上好像都起夜了两三次,我是不是肾有病了?看了大肠癌的科普文章,心里又咯噔一下,我最近大便不规律了,是不是得肠癌了?

怕归怕,又不敢去做体检,不敢去约肠镜,不敢去医院看医生,总害怕真查出点事儿来。这跟蔡桓公的表现,简直一样一样的。

这种心理很多时候是来源于责任的增加。以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也是年轻很少得病的时候,那真是无惧病痛,看淡生死;等到成了家,有了孩子,父母渐老,自己人到中年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就害怕自己会倒下。自己病了之后,孩子谁管?老妈谁管?这个家就塌了呀。

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容易导致讳疾忌医。所以,哪怕科普文章说的跟自己的情况非常像,哪怕体检报告中的警示已经有十几条的时候,依然不敢面对,坚信自己没事。蔡桓公当年是一国之君,不想失去自己拥有的一切。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肩膀上扛起的何尝不是一个不容有失的世界?

蔡桓公选择了回避问题。但在全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医疗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我们完全应该也可以超越这种心态,把“心中的蔡桓公”赶走。须知,那些科普文章虽然“吓人”,但它们就像诤友,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及时发出警示。我们应该庆幸,得益于健康知识的传播,大众能享受到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到的扁鹊式的提醒。

在这个世界上,最希望我们身体健康的,恐怕除了亲人就是医生了。所以应该转变心态,将隐患消灭于未萌之际。毕竟,有了1,后面的0才有意义。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民健身添彩美好生活
下一篇:国家卫健委:全国医疗服务总体平稳有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