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包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内的“四个新”的重大任务。江苏,带着吴韵汉风的深刻底蕴、水韵书香的独特禀赋、争先创优的文化特质,历来在文明程度上领社会风气之先。新征程上,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关怀与期望的江苏更要将使命一以贯之,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就需要找准让文化在传承中焕发生命力的新的契合处。用力保护红色工业遗产,用心传承江苏红色基因,用情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经验,这就是一种契合。
红色工业遗产的概念界定
2023年,为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江苏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出台,将江苏省工业遗产定义为,在江苏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工业遗存。相较工业遗产的公认标准,红色工业遗产的界定至今没有相对成熟的指标。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为此,红色工业遗产除了具备与工业遗产相似的特点外,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价值判定。聚焦红色工业遗产的特殊地位和首选价值。特殊地位在于它是党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见证,首选价值须是传承党史中的红色精神。二是时间限定。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工业化进程既包括建党之初党领导工人运动、在红色政权内部进行工业生产的时期,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工业现代化建设时期,更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这是有始无止的开放性时段。三是内涵勘定。红色工业遗产的核心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要以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视域来评判某个工业遗产是否属于红色工业遗产,要看它是否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某些事件,是否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典语录中被提及,或在党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某种意义,如果有则应称之为“红色工业遗产”。
江苏红色工业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分析
曾经,相较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得到保护,大量红色工业遗产受到“冷落”也是事实。究其原因,部分红色工业遗产未达文物保护年限,难以处于被保护状态;部分红色工业遗产建筑风格单一,利用价值未获关注;还有部分已获保护的红色工业遗产,被关注点是“遗产”而非“红色”,保护传承路径相应偏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事业日渐繁荣。一方面,在社会舆论上,开始形成群策群力的保护氛围大讨论。红色工业遗产是带有记忆功能的场所,承载着特定时代城市的产业荣光,记录着特定时期人们的奋斗精神。随着“五史”学习教育的广泛开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弘扬,红色工业遗产的传承保护既能用直观的场景重现一个时代的历史事迹和崇高精神,也能充分开发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满足人们的娱乐、求知和信仰需要,红色工业遗产的价值在全社会正被逐渐审视、重新放大。另一方面,在实践开发上,开始进行红色文化符号的认识与编码。国内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方向往往借助城市公共空间改造,即从“老旧厂房”转为“网红园区”。因从工业遗产中挖掘红色符号难度较大,国内更多的红色工业遗产也相应地被改造为小微企业创业园或餐饮购物的商业空间,丧失了红色工业遗产应有的价值。改造难度大并不意味着放弃改造,江苏省更多的城市已经本着实事求是、遵循党史价值的原则,在改造过程中结合工业文化教育实践,进行红色文化符号的再编码,实现“红色+”的工业遗产再利用。
江苏红色工业遗产保护传承的提升路径
2024年3月1日,《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结合《条例》,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既有与其他工业遗产的一致性,又有提升路径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护红色资源,理解历史中国。红色工业遗产作为红色资源,一方面以实物形式存在而不可再生,包括开展工业活动的厂房等建筑群体、社会生活场所、生产设备、档案及文献资料等物质遗产;另一方面因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形态而不可替代,例如执着、奋进、开拓、创新的工业精神。为此,可基于红色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参考区位因素、现存状况、保护难度、再利用意义、周边环境等客观因素,再结合遗产蕴藏的非物质形态,将遗产分类定级为“重要”“一般”等,突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如何引领中国这个农业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二是传承红色基因,认识现实中国。江苏大地,红色基因星罗棋布,红色工业遗产中的每一个人物、精神、文物都让红色基因库不断扩容,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坐落在南京市雨花台区的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为例,在梅钢的发展史中,有建厂初期周恩来总理“早日抢出梅山铁”的嘱托,有“沪苏合作大会战”的奋斗乐章,也有“一年出焦、一年出铁”的建设奇迹,更有“中国人民有志气、工人阶级创奇迹”的时代印记。这书写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奋发创新”的优良传统,展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神内涵。新时代的梅钢更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从“传统制造”到“花园工厂”、从“制造”到“智造”的嬗变,描绘出党带领人民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新篇章。这都是打动人心的红色资源,教育着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在红色资源的世代传承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三是打造红色阵地,把握未来中国。精塑红色阵地,可借助文旅融合。文旅的深度融合可促进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一边是正常生产、构筑绿色生态,一边是诗意旅游、感受红色文化,在打造集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提升、产业工艺体验于一体的地学文化园的同时,给群众带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使精神文化产品发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形成有利于推进文化自信的生活图景和社会氛围。精塑红色阵地,也可推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江苏有着丰厚的红色资源,还肩负着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化的重任,为此可以打好文化“组合拳”,让不同的文化品牌联结互动。在红色工业遗产保护传承的提升上就可联动长江文化,联合梅钢、南化、南钢等临江企业,把蕴含其中的中华文明、红色文化整合好、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串联文化矩阵,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作者为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行’的融合创新研究”〈2023SJSZ0242〉阶段性成果)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