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张凤莲 李正治    2024-05-10 10:51:20    新华日报

青年一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仰、信念和信心,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等重要论述的应然要求,也是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部分高校“四史”教育中,红色文化的融入更多是从课程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出发,忽略了其所具有的历史传承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因此,从把握政治方向、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历史思维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揭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思想引导,把握政治方向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红色文化逐渐形成与发展。红色文化具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生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壮大。

一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视死如归的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红色文化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奋斗精神的体现,将其融入“四史”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通过红色文化透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凝聚力的重要力量。将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能够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功能,引导广大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筑牢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根基,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共同进步。

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价值引领

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初步形成,但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时仍会出现偏差,社会经验认知仍有欠缺,不能准确辨别是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四史”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广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搭建起衔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具有价值引领功能。红色文化蕴含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精神内涵,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督促其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牢记初心使命。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独特育人价值和功能,推进“四史”教育,“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通过党的光荣传统、革命事迹、红色故事等展示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运用叙事、影像等方式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传递主流价值观念,有利于广大青年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演进,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历史使命。

增强辨析能力,培养历史思维

当今时代,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大对广大青年的思想渗透,他们利用自身经济和科技优势造成的信息势差,抢占世界文化市场,在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的同时,利用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和价值观渗透,对极少数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了强烈影响,致使其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失去了思考力和辨析力,不能正确认识“四史”,影响理想信念的确定。另外,网络信息环境的碎片化和数字经济的去中心化转型发展,极易导致大学生脱离历史背景,片面静止地认识英雄人物及历史事件,不能正确评价中国革命乃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归根溯源,一些大学生缺乏历史思维,不能客观思考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其思想认识也经不住实践的检验。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注重历史学习,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及历史思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家园的有力举措。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逻辑与“四史”的发展具有内在契合性,是“四史”教育的营养剂。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史”教育,挖掘真实发生、鲜活的“四史”教育素材,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学习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更好地理解中国发展的生成逻辑,增强政治认同。通过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深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的把握,最终在宏观历史视野和微观历史视野的结合中,增强学生辨析能力,使其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更好地领悟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正确性,实现育人增值。

(作者均为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四史’学习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1MLD007〉、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新时代思政课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项目编号:2022SJZDSZ030〉、2021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英模文化资源特质及价值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1lslybkt-0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红色文化资源整合 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创新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