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育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尤其是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指导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提高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实现红色文化的教化育人价值,要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内涵及其特点
马克思通过辩证阐释人的本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强调了文化教育对人的改造作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要兼顾人的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创新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培养,通过整体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为社会变革积蓄力量。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行为,学校还要通过特定的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文化传承使命感。因此,当下的红色文化教育要统筹推进学生知识教育与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感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系统中,用于描述其基本性质的包括“科学性”“历史性”“实践性”等概念,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思路也应以此展开。科学性要求红色文化教育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系统的课程教学逐步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历史性要求在实施红色文化教育时要以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为基本目标,激发学生的历史文化传承责任感,让学生将红色文化精神转化为文化创新力,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再创辉煌。实践性提醒我们应当通过教育来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实际,提高实践教育在知识技能教育中的比重,培养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思想为指导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一大批具有红色文化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
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红色文化从广义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教育以健全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红色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精神文明水平等为目标。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塑造健全人格、优秀道德品质和过硬的政治素养。红色文化教育不仅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有力措施,也是推动教育服务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路径。
立足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实际,红色文化教育应当承担起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并推广红色文艺创作的重要使命。重温红色历史是学生系统了解红色文化的基本前提,通过学党史、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增强学生的史学观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伟大使命,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目前来看,红色文化教育不能仅限于抽象价值观念的普及,必须借助一定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红色文化传播渠道,优化红色文化学习课程内容,提升红色文化学习体验。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红色文学经典、欣赏红色文艺佳作,提升学生的红色文艺作品鉴赏力以及传播推广红色文化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指导红色文化教育科学开展
一是要丰富更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两方面看,红色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都亟待丰富。首先,文化教育提倡以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也要适时更新其教学内容,通过引入红色文艺经典、繁荣红色文艺创作、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等,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拓展红色文化教学内容。其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红色文化教学要利用好数字信息技术,开展创新化教学,包括从优化教学内容层面入手,对教学课程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优化,适应信息化教学课堂模式,满足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需要,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要改进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法。新时期的红色文化教育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多元、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更高效地弘扬红色文化的价值与精神。首先,需要以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从红色文化教学课堂的内容、呈现方式、组织模式、互动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入手,打造内容生动、视觉体验佳、互动性强的智慧课堂,提高教学吸引力。其次,可以将红色文化教学课堂拓展到社交媒体,利用“两微一端”等各类社交媒体的便捷性,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文化教学,丰富红色文化教学层次。最后,可以借助红色文化研学、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文旅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文化实践学习,拓宽学生红色文化素养培养路径。
三是要完善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系统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有效评估学生红色文化的学习效果、指导教育教学机制的创新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应当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结构。其次,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要始终关注学生对红色文化情感认同的培养情况。最后,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还应当综合考量学生在实践层面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学习生活中践行红色精神的情况以及对红色文艺的审美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等。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