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弘扬“四千”精神 助推全面深改

郑剑    2024-12-16 10:12:42    《人民周刊》

在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人民日报出版社举办《奋斗的足迹》新书发布会暨“四千”精神践行者座谈会,讲述奋斗故事,激发奋进力量,很有意义。借此机会,以“弘扬‘四千’精神  助推全面深改”为题谈点认识体会。

“浙商源起于浙江独特的文化基因,源起于对传统计划经济的突破,源起于浙江资源环境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浙商也代表了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和开放精神。浙江之所以能够由一个陆域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正是由于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民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正是由于历届党委、政府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放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四千”精神的文化基因、历史背景、具体内涵和实践作用,可谓高瞻远瞩。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铸就了当代中国的巨大发展,催生了古老神州的沧桑巨变,也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伟大精神。回顾回望,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四千”精神,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它更为熟悉。不过,第一次听到“四千”精神究竟是哪一年已经记不太清楚,但当时深受触动、大为感动的心情确凿无疑,因为这几句话太朴实真诚、却又太具感染力冲击力了。后来,每每听到、看到这“四千”精神,都倍受激励、深感振奋。这次经过回忆感到,自己第一次听到“四千”精神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30多年了。而通过检索发现,1983年1月11日的《浙南日报》(《温州日报》的前身)在2版《社队企业极需各方支持》一文中提到“四千”精神,1985年5月12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文章《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中同样提到“四千”精神。40多年过去了,“四千”精神历久弥新、不断丰富,愈发彰显出时代价值和实践力量。

“四千”精神反映了“三个历程”。一是创业历程。主要是指温州人、温州老板穷则思变、发愤图强,干事创业、发家致富的历程。想想看,当年有多少温州人怀着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和勇气走出家门、走出温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后来又有多少人凭借“四千”精神创业成功?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敢为人先,大胆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开创许多“第一”,形成“温州模式”,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二是发展历程。主要是指从个人到群体、从一地到多地、从温州到浙江,获得成功、实现发展的历程。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一个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了,一个个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了,结果就是发展,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发展。正是在“四千”精神引领下,浙江经济始终保持旺盛活力、不断发展壮大,浙江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四,浙江的民富程度、居民生活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三是心路历程。主要是指温州人、浙江人乃至所有具有“四千”精神者的心理、心灵历程。任何一种伟大的精神,都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自动形成,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四千”精神来自温州人的创业实践,也反映他们的心路历程。对于这一点,相信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感受更加深刻。

“四千”精神经历了“三个跃迁”。一是从浙江走向全国。发端于温州,扩展到浙江,传布于四方,“四千”精神已经走向了全国,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从杭州的娃哈哈到上海的大众交通,从萧山的航民集团到西双版纳老旧制糖厂,从宁波的海伦钢琴到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四千”精神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被注入更多的活力。二是从经济领域走向其他多个领域。生成在民营企业、经济领域,延伸到其他多个领域乃至各行各业,“四千”精神的辐射版图不断扩大。百度搜索“四千”精神,相关信息多达2000多万条。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到搞好社区服务,从进行招商引资到开展宣传推介,“四千”精神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被赋予更多的内涵。三是从行为作风层面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四千”精神为什么会产生、能形成?“四千”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四千”精神与中国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如何理解、如何把握?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弘扬、践行“四千”精神?这些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研讨交流始终在进行中、深化着,不同内涵的“新四千精神”不时可以听到、看到。

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弘扬、践行“四千”精神?感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以“四千”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从改革开放到深化改革开放、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唯有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才能攻坚克难、破浪前行。凝聚改革共识、破解改革难题,仍然需要弘扬和践行“四千”精神;以“四千”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呼唤、实践要求。

第二,以“四千”精神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和重要趋势,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发展已经不可能脱离世界发展。当前,国际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变乱交织、一团乱麻,战火绵延、争端纷起,各种挑战空前增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无论推动我国发展、实现奋斗目标还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发展,都需要我们具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气神,需要弘扬“四千”精神。比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就需要继续“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而且是走更远的千山万水、说更多样的千言万语、想更新的千方百计,吃更辛苦的千辛万苦。

第三,以“四千”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梦想、伟大目标,必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包括可贵的“四千”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弘扬“四千”精神,有利于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以有利于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办公厅主任,本文为作者在《奋斗的足迹》新书发布会暨“四千”精神践行者座谈会上的发言)

 

(《人民周刊》2024年第22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22期

上一篇:人类“视距”向地球内部延伸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