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在《梁晓声自述》中感悟人生温情与文学魅力

许挺    2024-09-04 10:06:18    《人民周刊》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自传体散文集《梁晓声自述》,如同一幅细腻而饱含深情的人生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展现出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

 

 

梁晓声一贯的创作风格以朴实真挚见长,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不事雕琢却饱含深情的文字,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岁月感悟娓娓道来。对父母的描绘,没有浮夸的修饰,仅仅通过日常琐事中的细节,如母亲在昏黄灯光下缝补衣物的身影、父亲粗糙大手中传递的温度,便将深沉的母爱父爱表现得动人心弦,让我们体会到家庭温暖带给人的温馨美好。在描写师友同事等人的文章里,他那平实的叙述风格也让人倍感亲切。朋友间患难与共的真情、师长醍醐灌顶的教诲,在他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如潺潺溪流浸润读者心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弥足珍贵。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梁晓声自述》具有多重独特魅力。

首先,其自传体的形式赋予了作品颇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梁晓声以坦诚的态度,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人生旅程,从童年的纯真岁月到成长中的迷茫与探索,再到成熟后的感悟与沉淀。这种真实的记录不仅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且为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微观而生动的视角。透过他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窥见特定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变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其次,作品在叙事结构上独具匠心。梁晓声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相融合,使每一个故事都不仅仅是个体的记忆,还是时代的缩影。他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一个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段,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叙事方式既展现了人生的连贯性和发展性,又反映了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让读者在感受个体情感起伏的同时,能对社会的演进有个宏观的认识。

最后,书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的娴熟运用,使平凡的事物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此外,细腻的心理描写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作者在不同阶段的内心挣扎、喜悦与成长,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共情力。

语言方面,梁晓声的文字简洁明快又韵味无穷。他善于运用朴素的词汇表达复杂的情感,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却能让读者在平实中感受到力量。同时,他巧妙地运用方言和俗语,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此外,书中新增订的那些时光照片,与文字相得益彰。它们如同岁月的坐标,精准地标记着作者人生中的关键节点,为文字描述增添了更为直观生动的视觉元素,使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与作者一同经历那些难忘的瞬间。

《梁晓声自述》不仅仅是个人的回忆与思考,更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度探寻。它启示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幻,亲情、友情和爱情始终是生命中熠熠生辉的珍宝。在无常的世界中,要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感恩所拥有的一切;在有情的岁月里,要用爱去回馈,用温暖去传递人间真情。

总而言之,《梁晓声自述》是一部兼具温情、智慧与文学价值的佳作。它值得我们在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气,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人民周刊》2024年第15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15期

上一篇:《何微文集》出版发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