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数据治理为金融机构立柱架梁

银行业数据治理研究课题组    2024-01-11 23:10:17    《人民周刊》

数字经济、数据应用、数据要素、数据交易、数据估值等有关数字和数据的名词近年来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数据二十条”),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强调构建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体系。

这些数据名词、数据制度体系的底层是数据治理,其作为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支撑着数据中上游的应用,乃至整个数据产业的发展,就像大楼的地基和柱子,是整座大楼的基础和支撑。因此,数据治理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实际上,近些年来,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早已成为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在金融行业也不例外。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银保监发[2018]22号),要求银行全面开展数据治理工作;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出台了新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银保监发[2021]39号),其中数据治理占评级要素权重5%,与盈利状况权重相同;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也出台了《金融业数据建设能力指引》(JR/T 0218—2021),提出了金融机构数据能力建设规范和要求。

监管机构站在监管和引导行业发展的高度,通过制定和发布政策及相关规范要求,从战略层面引导金融机构重视数据治理,从战术层面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在数据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效果评估等体系建设方面的力度,为金融机构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监管报送质量、深化数据价值实现夯实基础。

数据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工作,需要持续推进。因为数据治理工作过于基础,涉及的范围、内容、组织、人员、流程等较多,体系建设难度较大,效果显现周期较长,所以数据治理工作的开展面临一系列挑战,涉及资源持续投入、部门间协调配合、源头管控、系统改造、流程融入、人才培养、考核机制、推广运营等体系建设方面的要求;数据治理工作通常需要三年以上,时间长、见效慢,治理效果传导至数据应用并赋能业务的链路复杂、周期漫长;等等。这些挑战非常考验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管理者的规划能力,以及执行者的落地执行能力。

当前多数银行开展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将提升数据的管理水平和应用价值提上了日程。自2018年以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等各类银行相继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近五个年头。

为了总结过往成功经验,并将成功的先进的经验传递至整个行业,让大家能够少走弯路,快速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如今,银行业数据治理研究课题组组织并特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国有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北京银行、长沙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等中小银行和龙盈智达、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以及上海静安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等机构,共同编写《银行业数据治理20讲》一书,各自从不同的视角归纳总结在数据治理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卓越效果。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经营、监管、征信、数字经济等业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高质量数据是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数据治理是提升和维持高质量数据的主要技术手段。因此,数据治理必须坚持以业务驱动和解决业务问题为原则,以体现价值为引领,以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为主要提效方式,以架构互通和流程融入为保障,坚定不移地走以用促治、治用并举,结合各种场景及数据基础能力建设,适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包括顶层架构设计、体系和机制建设、运营模式推广的闭环式数据治理创新和实践之路。

数据治理是数据资产化的基础,治理的成效直接影响数据资产的高质量发展和资产价值的发挥,数据资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推动数据交易和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大中小商业银行是数据交易和流通的领航者,应建立业务、管理、科技共同参与,以提升数据开发效率和业务价值实现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数据资产管理和运营体系。

洞察数据治理内涵,银行业面临新挑战。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国际咨询机构需要在数据治理领域达成共识,并随着时代变迁,承担更多的使命。

银行是数据治理的主要践行者,也是先行者,在推进数据治理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也为数据治理体系的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是享受数据治理工作成果的受益者,能够以当事人的视角给各位读者提供大量宝贵的实战经验和建议;科技公司是数据治理的实施者,在为客户提供数据治理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实施项目的经验,能够以参与者的视角给各位读者提供确保数据治理项目成功实施及风险预防的宝贵经验;上海静安国际数据资产管理协会(DAMA)是数据治理理论体系的研究者和提供者,通过对大量实践的总结归纳和理论研究,提出可以指导实践落地的理论体系,供各金融机构在开展数据治理具体工作过程中参考,以理论指导实践及实践完善理论的视角给各位读者提供数据治理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以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数据治理运营机制的宝贵建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数据治理也从局部数据管理、统筹数据治理,发展到如今以释放数据价值为核心的数据资产运营,内涵和重要性在不断提升。数据资产化促进商业银行数据价值持续释放。

2022年12月,“数据二十条”正式发布。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2023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

数据价值释放、数据要素流通、数字经济生态、数字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做好数据治理工作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担当。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银行业数据治理20讲》序言,题目为本刊所加)

(《人民周刊》2023年第22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22期

上一篇:以史为鉴,探寻金融治理何去何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