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公益 > 正文

重庆残疾人志愿服务队坚持公益、奉献社会——

山城有个“我爱帮”

本报记者 刘新吾    2024-10-31 08:49:14    人民日报

视障志愿服务队成员(右)在为盲人引路。
受访者供图
 

周四一早,家住重庆大渡口区古渡社区的伍家富早早起来洗漱吃饭,前往创新社区的余晓波家中等候。每周四上午,是大渡口区盲人协会组织健步走活动的日子,余晓波则是一名盲人。

手搭着伍家富的肩膀,余晓波走得稳稳当当。两人来到集合地点,汇入一支由盲人及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大家开始了当天的户外活动。

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享受生活,这样的活动在各地还有很多。但如果仔细观察这支队伍中的志愿者,也许有人会发现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伍家富没有了左小臂,比如有些人走路的姿势和常人不同。

这就是重庆首支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2020年成立至今,528服务队吸纳了400多名成员,都是视力、听力、言语或肢体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残障者以及他们的亲友。

残疾人本该是受助者,为何成了志愿服务的主体?伍家富的经历,或许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1956年出生的伍家富,今年已经68岁。12岁那年的一次事故,让他失去了左小臂和右手的多根手指。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照护。“别人帮助了我,我也想去帮助别人。”抱着这种念头,伍家富一直走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

2021年,528服务队在古渡社区招募志愿者,负责联系社区内的各类残疾人并为他们提供服务。听到消息后,伍家富第一时间报了名。自此,周围的残疾人家中,经常出现他的身影。虽然肢体有残疾,活动有障碍,但伍家富从未喊苦喊累,“帮助他人,服务社区,我收获了很多快乐。”

如果说伍家富的态度体现着残疾人群体中老年人的奉献精神,那么服务队成员陈冬的经历,则代表了年轻人勇敢面对变故和人生的态度。

2006年,一场疾病让陈冬的视力逐渐退化。到2010年,他的眼前只剩一片黑暗。20多岁,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纪,陈冬一时无法接受这样的变故,“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所有的朋友都‘断’了,不知道未来该往哪里走。”

2011年的一场电影,让陈冬接受了现实,也找回了自我。那是一场《三峡好人》口述电影,耳边萦绕着志愿者口述的话语,描绘出一幅幅画面,让他重新认识到生活的意义。“我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机会,不该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就此痛苦下去。”陈冬说。

内心的障碍一旦破除,生活中的障碍就不算什么。走出家门,陈冬开始接受按摩技能培训。有了专业学习、跟师见习和外出打工等经历,2013年8月,一间小小的按摩店在陈冬家所在的小区开业了。靠着双手努力劳动,陈冬眼前虽然黑暗,前路却已然光明。

跨过障碍的陈冬,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我是一名盲人,我知道盲人在想什么,我也愿意去告诉他们,‘走出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陈冬说。

在528服务队创始人、重庆市残联副主席刘玉霞看来,推动像陈冬这样的残疾人的改变,是528服务队存在的重要价值。“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能够带动更多残疾人,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更好融入社会。”刘玉霞说,“无助时伸来的一双手,可能改变人的一生。”

事实上,对于528服务队的成员们来说,“走出来”后的世界,变得无比广阔。

刘玉霞的手机里,存着许多视频。有些视频拍摄于街头,是陈冬和队友正在为市民做公益按摩;有些视频拍摄于养老院,是志愿者在为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盲人在志愿者引导下触摸雕像;公园广场,志愿者拿着袋子和夹子清理环境卫生,镜头中,伍家富紧握长长的旗杆,旗帜上“志愿服务”的大字无比醒目……

前段时间,在大渡口区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残障人士专场,陈冬做了现场分享。会后,陈冬用现场拍摄的视频片段剪辑了一个短片。很难想象一名盲人如何操作剪辑软件,但短片中的陈冬,已是泰然自若、信心满满。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1日   第 0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辽宁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