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四川德阳交警:综合施策奏响夏季交通安全宣传“最强音”

2024-09-29 17:01:55   

为扎实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进一步筑牢夏季道路交通事故第一道防线,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立足实际,依托“三个举措”,扎实开展夏季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全力守护道路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聚焦“三个打造” 强化阵地建设

打造“家门口”宣教阵地。以搭建覆盖全市各具特色的阵地群为目标,延伸交通安全宣教触角,在68个农村派出所、52个交警中队、39个社区警务室门前,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栏,整合利用道路沿线、城市广场、沿街门市的43块屏幕,插播宣教内容,设立交通违法行为现场矫治点。

打造“全媒体”宣教阵地。加强部门间“横向联动”、系统内“纵向联动”,构建“报网微端抖”全媒体平台矩阵。与融媒体中心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做强专栏,策划、制作、传播优质宣传产品。运用传播规律,把握传导特点,研究受众心理,提高平安德阳、公安交警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平台关注度。

打造“流动型”宣教阵地。联动城市交通、快递网点等单位,利用巡逻警车、公交车、出租车、快递车等,张贴宣传海报、展示游动字幕、播放宣传视频,让宣传教育随处可见、润物无声。

聚焦“三个重点” 活化宣教方法

紧盯重点企业。各大队积极组织辖区客货运输企业安全责任负责人进行集中宣传教育,要求各客货运输企业清醒认识落实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性,严格做到安全生产制度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约谈对企业车辆出现违法行为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发放13000份宣传资料,播放13100个宣传视频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增强驾驶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紧盯师生家长。联合教育部门开展421次活动,警校家联合开展“安全上学路”“知危险、会避险”“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宣教活动,发动社会开展210次主题公益活动。

紧盯老年群体。围绕“七进”“美丽乡村行”“一盔一带”“一老一小”等宣传活动,结合农村老年人认知特点,制定宣传提纲,运用农村公交“语音播报”、堂前屋后“板凳课堂”、田间地头“隔空喊话”、镇村广播“喇叭宣讲”,讲农家话、说安全事,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抓住老年人兴趣特点,利用快板、地方戏、方言小品等载体,见缝插针开展宣教活动。今年夏季以来,全市共开展“七进”宣传活动2021次,集中宣讲620场次,悬挂、粘贴警示标语、提示帖253副,解答群众咨询1730 人次,展板宣传516块次,发放宣传资料44000份,受教育群众达97000人。

聚焦“三项行动” 深化宣教活动

实施“大提示”。各大队落实重大节日、民俗活动安全提示,提前公布辖区易拥堵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危险路段及提示安全注意事项的方式,向广大群众提供道路出行信息服务,提醒驾驶人时刻遵守交通法规。同时,根据辖区车流、人流及天气变化的特点,编写安全出行提示信息,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辖区“两客一危一货”重点驾驶人及企事业单位驾驶人推送安全出行提示信息,向广大驾驶员宣传夏季高温天气安全行车常识及应急避险技巧,确保文明驾驶,安全出行。

实施“大劝导”。将劝导职责纳入文明单位考核,推动公安抄告的交通违法人员再教育;发挥“交所合一”优势,派出所结合“大走访”等社区警务工作,驻村交通辅警结合上门入户、上路上线,常态开展文明交通守法劝导;126个警保合作交通劝导站,按照劝导工作、交管服务、联合执法等规范要求,发挥安全劝导“第一哨”作用。

实施“大曝光”。定期收集整理查处无证驾驶、酒驾醉驾、违法超员等严重交通违法情况,通过传统媒体及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曝光,形成社会威慑力。今年夏季以来,全市发送双微信息549条,发送短信提示42条次,曝光交通违法340条。(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哈尔滨市方正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与铁路派出所联勤联动反恐演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