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检察院司法救助工作中,强化内部数据共享、线索移送,实现案案上门走访,不断加强对残疾人、未成年人及困难妇女救助力度,努力协调其他部门推进多元化综合帮扶衔接工作,主动履职,与妇联、残联、民政部门、民间爱心组织等部门对接,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相融合。
李某(女)为未成年人、智力一级残疾,系刑事案件被害人,案发后未得到被告人任何赔偿。李某父母均为智力二级残疾,一家三口均无劳动能力,三人依靠年近八旬的祖父照料日常生活,生活困难。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办案组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向第五检察部移送了司法救助线索。
接到司法救助线索后,承办人第一时间到李某所在的村委会调查走访,核实其家庭困难情况,并入户到李某家中。李某及其父母由于智力残疾,对于自己的经历、诉求均不能完整叙述,依靠祖父向检察官说明家庭困难情况。走访调查后,了解到李某目前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其父亲患有脑梗,需要药物维持,一家人均无劳动收入,三人均为低保户。平城区检察院在综合审查后决定对其开展司法救助,一方面帮助李某递交司法救助申请材料,另一方面下村入户调取相关证明,第一时间做出救助决定,快速及时发放救助金。
为进一步将司法救助效果落到实处,平城区检察院联合平城区妇联、残联共同走进李某家中开展司法救助回访,通过多元化综合帮扶为其解决生活难题。联合入户走访后,妇联和残联均将李某及其家庭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妇联将联系爱心企业通过基金会向李某提供经济方面帮助,尽可能根据李某的劳动能力为其解决就业难题;残联定期到李某家中进行慰问,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平城区检察院进一步加强内外部协作,邀请心理咨询师到李某家中对其开展心理辅导。
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城区人民检察院将以深入开展“检护民生”专项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及困难妇女司法救助力度,拓宽救助渠道,建立健全多元联动一体化救助衔接机制,为更多因案致困群众照亮前行道路。(平城区人民检察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