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逐盎村的一块甘蔗地里,一场特殊的庭审即将开始。
国徽高悬,一条横幅、一张桌子、几张凳子,“法庭”简易而不失庄重。
“现在开庭!”江州区人民法院驮卢人民法庭庭长黄华耀身着法袍,端坐桌前,庄严开庭。
案子并不复杂。老黄在镇上开了间农资店,蔗农老李赊购了1.9万元的化肥,在付了5000元货款之后,其余迟迟不见付款。老黄多次催收无果后,一纸诉状将老李告上了法庭。
“明明是他卖的化肥有问题,凭什么我还要给这么多钱!”老李先陈述理由。
“我的店证照齐全,卖的化肥从正规厂家进货,质量有保证。”老黄反驳说。
“你们哥俩,一个卖化肥,一个种甘蔗,以后还少不了打交道,没必要把关系搞僵。”黄华耀从司法温情角度出发,劝说双方换位思考、相互体谅。
“其实如果手里头有钱,我也不想欠,最近确实有困难……”老李小声嘟囔着。
村支书何进一也来到庭审现场,他说:“老李的为人,我们大伙都了解的,他不是那种欠钱不还的人,他应该是真遇到困难了。”
“既然被告的经济上出现了困难,原告你也理解一下,你看分期还款如何?”黄华耀接过话说。
“可以的,我接受。”老黄说。
黄华耀把握住当事人调解的意愿与时机,就支付货款事宜提出建议方案,当事人同意协商调解。
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案件得到圆满化解。
“如果赊账时没有签订书面协议怎么办?”“如果欠着不还,法院判了,会强制执行吗?”“陈年旧账,经济纠纷已过诉讼时效怎么处理?”庭审结束,村民们迫不及待地向法官咨询法律问题。
黄华耀他们结合自己办案经验,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
“这样的巡回法庭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大家对法律知识和程序了解得更清楚了。”村民莫祖万说。
崇左市是“中国糖都”,江州区具有“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为妥善化解辖区涉糖企、涉蔗农纠纷案件,齐心协力守好全国人民的“糖罐子”,江州区人民法院特别设立“甜蜜事业”巡回法庭,安企护农。
为了方便群众,江州区的法官们背着国徽去开庭,将法庭搬到生产车间、甘蔗地里。
“通过‘家门口’调解纠纷,庭后释法,越来越多的村民、企业代表前来旁听,达到了‘办结一案,普法一场,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江州区人民法院院长任显忠说。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