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内乡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水平,探索推行“四个一”工作模式,打造“雏菊·守护”法治宣传教育品牌,织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强劲有力的司法保障。
整合资源 组建一支专业审判队伍。
根据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需要,选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热爱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和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在湍东中心人民法庭设立少年综合审判庭,对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进行“三审合一”集中审判,负责审理涉未成年的相关案件以及帮教、法治宣传等工作。同时从共青团、妇联、学校等组织,挑选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备一定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人员依法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并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
延伸服务 贯彻一个未成年人保护理念。
坚持“特殊、优先保护”和“双向、全面保护”理念,切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一是对未成年人轻刑犯罪,坚持宽严相济政策,给予充分尊重和关爱,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圆桌审判等审判机制,寓教于审,用心呵护,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早日顺利回归社会;二是严格执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涉案未成年人建立成长档案,针对审理中发现的亲职监护、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发布家庭教育令,定期跟踪回访监督,以司法手段对“养而不教、监而不管”家庭教育行为给予纠偏;三是跟踪关注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后的就业难问题,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帮助失足未成年人企业就业,切实预防再犯罪发生;四是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通过快办、严办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达成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办理效果,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同时对未成年被害人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心灵安慰,与其监护人保持联系,帮助度过伤害期。
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婚姻家事案件中,将处理家务纠纷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结合,对涉未成年人的每个案件都深入调查,充分掌握案件情况,始终坚持未成年人利益保护优先原则,对有认知和表达能力的未成年人,充分征求其意见,引导其正确看待家庭矛盾纠纷,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坚持调解优先,促进纠纷多元实质化解,避免拉锯式诉讼,减少婚姻家庭纠纷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探索路径 构建一套“法院+”未成年人帮教模式。
构建心理疏导、多元发力、跟踪回访的帮教模式,建立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对涉案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及时了解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对于适用缓刑的失学未成年人,联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更好融入社会;同时与县平安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内乡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积极对接,从多方位对未成年被告、未成年受害人以及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进行跟踪回访,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足用好“家庭教育令”等各项制度,依法约束和惩戒未成年人监护人“养而不教、监而不管”的行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23年以来累计发出“家庭教育令”36份。
创新举措 打造一个“雏菊·守护”法治宣传教育品牌。
创新举措,以打造“雏菊·守护”法治宣传教育品牌为抓手,做优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法院品牌。一是联合内乡县妇女联合会、内乡县民政局成立“雏菊·守护”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集家庭教育指导、青少年维权帮教、家事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普法宣传等功能于一体,构建司法、行政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新型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模式,及时高效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为新时代和谐家庭建设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二是精心选取涉未成年人、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通过“普法进校园”“巡回审判”“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做好“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活动。2023年以来共计开展“送法进校园”、“法院开放日”活动23次,受众达40000人以上。三是做好重点隐患专项普法教育。今年9月份联合县教体局、政法委平安办打造“开学第一课”巡回审判活动,为全县广大中小学生送上“开学大礼包”,强化未成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纽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建立院校联动机制,党组成员到辖区内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发挥教育与司法融合力量,协同做好校园安全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等工作。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少年审判,不止于审判,法庭教育更是少年审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做好少年审判工作,需要接续奋斗,更需要精雕细琢、久久为功。内乡法院将以法为纲,健全完善少年审判工作机制,持续深入打造“雏菊·守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品牌,强化专业审判加强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力度,融爱于行,坚持依法判决与温情化解相结合,全方位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能力水平,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编:李茜)